此时,周围人群中开始有人指责张淑婷、王玉兰等人。一位大妈双手叉腰,皱着眉头大声说道:
“你们这些人,把人家好好的传家宝给打碎了,还想耍赖不认账,多亏了这有见识的小娃娃仗义执言,你们可不能欺负老实人!”
旁边几个年轻人也跟着起哄:
“就是就是,看这小公子斯斯文文,不像是会说谎的人,肯定是你们想讹诈人家!”
旁边有人附和道:
“这小哥和撞人的是一起的,总不可能跟骗子一伙的,说的肯定都是真话。”
那男子听到众人的话语,仿佛胜券在握一般,又开始哼哼唧唧地哭诉起来:
“各位乡亲们呐,你们可要为我做主啊,我这一家老小的命可全在这瓷器上了,他们若是不肯赔,我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他一边哭,一边偷偷地观察着周围人的反应,眼神中时不时地闪过一丝狡黠。
而他的同伙们也趁机,纷纷附和着男子的哭诉,对着张淑婷等人指指点点。
一时间,舆论的压力如潮水般向张淑婷等人涌来。
宇道微微弯下腰,目光始终紧锁在地上青花瓷的碎片上。
修长的手指沿着手中,大片碎片的青花纹路轻轻摩挲,仿佛在与这件古物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触感冰凉细腻,宇道的眼神愈发专注,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
“这青花料的发色,诸位请看,沉稳之中却丝毫不失艳丽之感,宛如一位深藏不露却难掩风华的雅士。”
说着,宇道微微侧身,将青花瓷朝着光亮处倾斜了些许,示意众人细看。
“且仔细瞧着,当目光聚焦,便能发现其晕散效果呈现出极为典型的‘锡斑’特征。”
(“锡斑”在下一章节末尾,有详细的解释和逻辑自洽!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反应的详细解释)
此时,倒地的男子,听闻这话,眼珠子陡然瞪大,直勾勾地盯着宇道,满是急切与讶异。
显然是被宇道的话给震住了,已然意识到眼前这人是个行家。
“而这,是因为使用苏麻离青钴料烧制时,因高铁低锰成分在高温下产生的独特现象。”
听到宇道这么一说,倒地的男子眼神中闪烁,立刻明白宇道是行家。
宇道并未停顿,直起身子,指尖在空中轻点几下,模拟着钴料在高温中变化的轨迹,继续说道:
“而这独特现象的出现啊,实则大有门道。”
说罢,宇道微微侧首,目光在男子身上短暂停留,似是要确保对方跟上自己的思路,旋即又转回头凝视瓷器,继续说道:
“是因为烧制时采用的苏麻离青钴料,其中高铁低锰的成分在熊熊高温下相互作用,才催生了这般奇妙景观,这可是它的独家印记。”
男子听得入神,嘴巴微张,下意识地往前蹭了蹭,膝盖在粗糙地面上磨过也浑然不觉,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生怕漏听半句关键信息。
“像这种典型的‘锡斑’特征,毫不夸张地讲,那可是判断青花瓷年代与品质的关键依据之一,是咱这行里的不传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