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身后的喊声,宁采臣也连忙回过身,就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在墙上写着东西。
“我叫宁采臣,你是。”
宁采臣小心翼翼的来到那人身边,自报家门,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那人推倒。
“我跟你一样是个人,生命就是个监牢。”
“你太悲观了吧!”
“我祖宗没眼光让我好学问,让我着书传世,谁知道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
写历史说我借古讽今。
注解兵法又说我策动谋反。
写神话故事吧!又说我导人迷信。
最后写名人传记,结果这个名人失势被定为乱党,我跟他一块判了个终身监禁。
人生就是个牢狱。”
听到那人的话,宁采臣也看清了地上的那些书本,最后也是失望的将书本放下
只是还没等他沉思多久,只蟑螂爬到了他的身上,吓得他大声呼救。
“别浪费。”
那人听到后立马来到宁采臣身边,将蟑螂放入自己嘴中,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如此大才竟然会落得这般凄惨场景!”
李世民不禁心生感慨,尽管此时他尚不知晓此人究竟姓甚名谁,但仅仅凭借刚才听到的只言片语,再加上散落在地上的那一堆堆书籍,他便能敏锐地察觉到,眼前之人必定怀有惊世之才。
从那些话语当中不难推断出,此人不单是个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更是在诸多领域皆有着非凡造诣的翘楚。
虽说或许难以像古代先贤那般着书立说以流传千古,亦或撰写兵法名垂青史,但要知道,即便是创作游记或者书写人物传记这类看似平常之事,若没有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渊博学识,也是断然无法完成的。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全都出自此人之手!
再瞧一瞧对方的年龄,看上去竟是如此年轻,这无疑表明此人不仅拥有过人的才华,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绝世天才啊!
短短数十年光阴,便已然达成了他人穷极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只可惜啊,如此天纵奇才如今却身陷囹圄,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这般大才竟不能为朕所驱使,实乃朕此生一大憾事啊!”
李世民长长叹息一声,心中满是失落之情。
看到自家皇帝这般模样,手底下的那些臣子也想劝阻劝慰一番,是话到嘴头他们也不知从何开口,实在是天幕上那人过得太过于凄惨。
同样的他们也为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感到高兴。
只有自家陛下的手底下,他们的才能才有用武之地,不然他们也可能会像天幕中那人一样。
至于宁采臣被冤枉这事,他们并没有说什么,或者所有人都清楚,这种事情不管任何时代都存在。
这种被冤枉的事情千年前就有,千年后依旧不会消失,所以与其考虑这些还不如思考,怎样将大唐建设的更加美好。
“诚然,此人确实堪称人才,只不过嘛,朕麾下的能臣贤士亦是不少呢。”
相较于其先祖李世民,李隆基显然对于人才的认知有所偏差。
尤其是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把控朝政之时,他居然天真地认为天下间的能人志士皆已汇聚于朝堂之上供自己差遣。
殊不知,真正的英才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埋没民间,不得一展抱负。
所以对天幕上那人的自我介绍,完全不感冒,或者说他认为他的手底下人才够多了,完全不差这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