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物资缺乏,多数人家都是水煮青菜,一年到头,除了家里来客人,都舍不得炒一次菜。因为有炒菜,家里有孩子的人家,一般都会在自己家吃了晚饭以后,孩子们都吃饱了,把这个差事交给孩子,让孩子去吃两口炒菜解解馋。
听说自己可以去大队长家吃炒菜,三姑高兴的不行,以前都是让我爹去的,这次终于轮到她了。临出门前,怕三姑第一次去上礼,不懂规矩,到那吃起菜来不走,奶奶再三嘱咐三姑。
“三妮儿,你去了先把轴画交给记账的人,让他们在上面写上你爹的名字。吃菜的时候,吃几嘴就要走,不要在那吃起来没完。你要是在那吃起来不走,下回就不叫你去了,叫你二哥二姐去。回来了也不要贪玩到处跑,赶紧去大场里剥玉米,挣了工分给你买新铅笔。”
“娘,我知道了,一样菜就吃一口,要不人家会笑话我没出息的。”
三姑答应了奶奶,高高兴兴的去大队长家送礼。记账的是大队会计,看到刚和桌子一般高的三姑,有意打趣她。村里一般孩子八岁九岁十岁才被爹娘笤帚疙瘩撵着去上一年级,三姑才七岁就上了二年级,上学的事儿就成了话题。
“小三妮儿,长大了啊,也能来上礼了,听说你都上二年级了。”
“我叫清素,刘清素。”
听说上学,三姑扯出自己的大名来。在学校,三姑不让别人叫她三妮儿,我大伯也不行,都要叫她的大名刘清素。
“好,刘清素,来,我给你记上刘清素的大名。”
会计笑着,提笔就要往三姑递上去的轴画上写字。
“不行,不能写我的名字,俺娘说来,得写俺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