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上大学走后,张家大闺女到学校接替了大伯的代课教师工作。
这两年,村里高中初中毕业回来的孩子,有十来个,加上没毕业就退学回来参加劳动的,有三十多个。有了我大伯当老师考大学的先例,谁家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弄到学校教书,说不定自己的孩子也能像我大伯一样,考上大学。家里要是能出个大学生,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地里的活耽误多少也值得。
一听说学校里要招代课老师,各家各户都去给支书送礼,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学校。要是有个三家五家,支书和大队长斟酌着,选一个就可以了。这么多人来求,支书也不敢贸然定夺,和校长商量过后,决定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在支书大队长和会计的监督下,由家里没有人参加考试的老师出题后,所有想代课的人在学校的教室里参加考试。那时候学校没有打印油印机,考题写在教室的黑板上,参加考试的人在下面答题,校长支书大队长和两个老师亲自监考。教室的门口,还围了一圈等待看考试结果的人,那场面和现在的高考也差不了哪里。
考试结束后,在支书大队长和校长还有几个村民代表的监督下,两个老师当场判阅试卷打分。最后,张家大闺女以两门187的总分,被录取为四年级的代课老师。
张家大闺女接了四年级,因为这个班的班长转学到县城里了,班长的位置空缺,于是就需要重新选派班长。村里的小学,班干部都是从学习好的学生里选派,三姑是学习最好的,又和张家大闺女最熟悉,自然而然的成了班长。
那时候的村里学校,一个班级里不会设立那么多的干部,就一个班长和六个小组长。班长既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里纪律,又要当做学校委员和课代表帮助老师收发作业。小组长的任务比较简单,就是负责带领自己的组员,在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里的卫生。
大伯教三姑的时候,三姑就是班里的一个普通学生,连个小组长都不是。虽然跳级没有跳成,现在一下子成了班长,也算弥补了遗憾。三姑高兴的不得了,吃晚饭的时候,在家里一通显摆。
“给你们说个好事儿,我当班长了,班长,现在班里除了老师,数我最大了。”
大伯大姑上学走了,我爹也住在学校,现在家里的饭桌上,只有老奶奶二姑三姑和爷爷奶奶。虽然人少不热闹,但是这并不影响三姑的好心情。
“你臭显摆个啥,要不是丽萍姐当了老师偏向你,就你那样能当班长?”
在家里,二姑最护着三姑,也最会打击三姑。不等别人说出祝贺的话,二姑先给三姑来了一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