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奶奶和三姑一起,准备祭灶王的祭品,照例,奶奶拿出了腌了快半年的酒枣儿。奶奶做的酒枣儿,是村里独一份。因为做不好又嫌麻烦,除了奶奶,村里人没有一家人做酒枣儿。
这做酒枣儿的枣儿,是初秋枣子刚刚成熟的时候,从树上一颗一颗摘下来的。以前,枣树都是队里的,不能随便去摘,只有去打枣的时候,奶奶才有机会捡几颗好枣儿,用来腌酒枣儿。
腌酒枣儿的枣儿,必须是没磕没碰过的囫囵枣儿,不能有一点瑕疵,最好还是一颗一颗从树上摘下来的,而不是用杆子从树上敲打下来的。
还有就是,腌酒枣儿用的枣子,不能用果肉薄酸味大的酸枣。那样腌出来的酒枣儿,酸溜溜的不好吃没甜味不说,除了枣核就剩一张枣皮儿。用腌酒枣儿的枣儿,也不能用大紫枣,大紫枣虽然枣核小果肉多,但是大紫枣味道淡,干巴巴的没水分。腌出来的酒枣儿淡淡的面糊糊的,没有酒枣儿该有的香甜味儿。
腌酒枣儿的枣儿,最好是用一种算盘珠子一样大小的甜酸枣。这种枣果肉厚,汁水充足,浓浓的甜味儿遮住了原本的酸味,吃起来又脆又甜。
知道家里孩子们爱吃酒枣儿,在队里分枣树的时候,奶奶让爷爷要了一棵甜酸枣树。在秋天枣子成熟的时候,为了腌酒枣儿,奶奶带着三姑,摘了三天,才摘够了要用的枣儿。
摘枣儿费劲,腌酒枣儿也不省事儿。摘回来的枣儿,先一个一个的检查一遍。有干疤湿疤的不能用,有虫眼的不能用,不是满红的不能用,红的太狠发软的不能用。选好枣子后,再用干净布把枣儿一个一个的再擦干净,然后放到盛满高度白酒里滚一遍。最后放进提前刷净晾干,无油无水的坛子里,装满后盖好盖子,再把坛子口封住,不能透一丝气息。这样才能让酒枣儿在坛子里,安全度过一个秋天一个冬天,不会腐坏变质。
趁着天亮,奶奶搬出了酒枣儿坛子,打开封口,一股带着浓郁酒香的的甜枣味儿扑面而来。腌了几个月,酒香已渗透到甜枣内里,甜甜的枣香也被酒香激发到极致。在夕阳的余晖里,一个个红润透亮的酒枣儿,褪去初时的一身紫红的外衣,换上了鲜艳亮丽的外袍。初秋时节的枣儿嘎嘣脆,变成了酒枣儿入口绵密,醇郁浓香。
奶奶拿出一个细白瓷盘,把酒枣儿装了一盘,像是在洁白的盘子里,堆了一座红光熠熠的珍珠玛瑙山。
“娘,这么多酒枣儿,咱们吃的完昂。”三姑兴奋地问奶奶。
“以前咱家没有枣树,你们几个大小馋猫,馋酒枣儿馋的口水二尺长。今年咱有了枣树,腌这两大坛子,叫你们都吃个够。今儿个开一坛子,等你哥哥姐姐他们回来吃完了,三十黑夜上供再开一坛子。正好能当正月里待客的零嘴儿,这个比花生稀罕,花生家家户户都有,这酒枣儿可村就咱家里有。”
一听奶奶说大年三十晚上,家里还要开一坛酒枣儿,三姑对手里的酒枣儿有了想法。
“娘,咱家这酒枣儿能不能分分吃?”
“分啥分?这么些酒枣儿哩,只要你自己尽量着自己,不吃坏肚子,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用分。”
“娘,我不是说我想吃多少,是我想用酒枣儿办别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