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们的“蹭听”行为,那名导游一点都不反感,还时不时偷瞄他们几眼。
从导游的讲解中,他们了解到许多无法从眼前的实物景观中看到的东西。
比如,这里为什么叫做亡灵之街?
目前有两种说法流传得比较广,认可度也相对较高。
一种说法是这里的古人认为这条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多神明的坟墓,因为考古发现发现了许多人类和动物的遗骸,其中有些是被刺穿心脏或者颅骨,有些是被火化或者埋葬。
这些五花八门的遗骸表明这里的古人有着复杂而残忍的宗教仪式。
另一种说法是,这条大路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活人祭祀,成为祭品的人都要通过这条大路到达祭台,在祭台上被杀死或者焚烧。
因此,这条亡灵之街曾经充斥着因各种原因死去的亡魂。
这里的古人崇拜多种神灵,其中最为看重的是羽蛇神和雨神。
羽蛇神是创造者和保护者,也是智慧和生命之源。
雨神则掌管着水和农业,也与战争和牺牲有关。
为了表示对诸神的最高敬意和感谢最大恩赐,保证他们的城邦繁荣昌盛,以及护佑当地的人们风调雨顺,需要不断地向这些神灵供奉血液和生命。
他们通常在特定的日子或者节日举行各种规模和形式的活人祭祀,祭祀的对象有些是本土居民,也有些是俘虏或者奴隶。
而祭祀的方式也有多种,比如刺心、斩首、火化等。
至于祭祀的场所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比如金字塔顶端、神庙里面、广场中央等。
据估计,在那个时代,每年有数千甚至数万人被作为活人祭品,在亡灵之街上被各种方式残忍地杀死。
听完这些介绍,不禁让人感觉有些头皮发麻,“视生命如草芥”大概就是指的那个时代吧。
大家跟随导游的脚步,一边听讲解,一边走在亡灵之街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羽蛇神庙,上面雕刻着数不胜数的羽蛇头像和雨神头像。
那些突出的圆形头颅,张着吓人的大嘴的雕像据说就是羽蛇神的头像。
刘潜看着这些建筑和雕像,越来越发现不同地方的人类,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是相似的或者说是相通的。
对神灵的信仰,对图腾的崇拜,古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
走在这样的一个高高低低的石子路上,想着千百年前的古人们也和他们一样走在相同的这一条路上,这种跨越时空的联动,让人感觉非常奇妙。
向远处望去,可以看到巨大的太阳金字塔和旁边的月亮金字塔,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
特别是太阳金字塔,远远看去就像是海市蜃楼一般,看似不远但走起来却让人心中升腾起远在天边的既视感。
导游边详细讲解路上看到的大大小小各种建筑,花了大概有半小时才走到月亮金字塔下面。
站在塔下面,向上一看,人在它的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看着每个石阶比自己腿还要长,王凌顿时心生怯意。
在大家的鼓动之下,王凌才勉强鼓起勇气跟着大队伍往上爬。
因为坡度的原因,加上身后又没有什么支撑物,爬到一半向下看的话非常容易有眩晕感。
如果从上面滚下去,那真正的是“活人祭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