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光面对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堪称泰山北斗般存在的老者时,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和仰慕之情。
这位老者一生都致力于华夏文化事业,其卓越成就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铭刻在历史长河之中。
只见那老者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目光深邃而睿智,仿佛能够洞悉世间万物的奥秘。
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沉稳大气、雍容儒雅气质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杨光诚惶诚恐地走上前去,躬身行礼道:“张老,您这可真是折煞小子了!能得与您相见,才是我莫大的荣幸。”他的声音谦逊有礼。
张老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哪里哪里,年轻人不必如此自谦。来来来,咱们先进去坐下慢慢聊。”
说罢,他竟不顾旁人惊诧的目光,拉起杨光的手就朝着仙味居内走去。
众人纷纷按照座位次序落了座,只见那杨光刚一坐下,便被一旁的张北峰热情地拉住,并将其安排在了自己身旁的位置。
此时此地,众多文人墨客齐聚一堂,如此场合之下,他们所谈论的话题自然是与文学息息相关。
果不其然,几位在文学界堪称举重若轻、地位尊崇的人物正围坐一团,彼此间交谈得如火如荼,气氛热烈非凡。
而身处其中的杨光,则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他一面倾听着这些大家们高谈阔论,时不时还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另一面,他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歇,正不停地往嘴里送着食物。
原来,这杨光中午吃盒饭的时候就没有吃饱,经过这么长时间,此刻腹中早已饥肠辘辘,着实感觉到饥饿难耐了。
“哈哈哈!杨小友当真是性情中人啊!”看着杨光毫不顾忌形象地埋头猛吃,张北峰不禁开怀大笑起来,声音爽朗而洪亮。
的确如此,若对一个人心生好感,那么无论此人做何事,都会觉得格外顺眼;反之,如果心生厌恶,即便对方做得再好,也难以入眼。此刻的张北峰便是这般心境,他越看杨光便越是喜欢。
笑罢,张北峰轻轻放下手中酒杯,将目光投向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杨光,开口问道:“杨小友,不知可否谈谈你那几首诗词的创作思路呢?想必在座各位都对此颇感兴趣。”
随着张北峰话音落下,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席间顿时安静下来。
众人纷纷停下交谈,齐齐转头望向杨光,脸上皆露出一副期待之色,显然都想听听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会如何讲述自己诗词背后的故事。
“哪有什么创作思路啊!”杨光在心里暗暗嘀咕着,“我不过就是个文字的搬运工罢了。”然而,这些话他可不能宣之于口。
“在座的各位可都是前辈高人!无论是学识还是经验,那都要比我强出百倍千倍不止!像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才疏学浅的后生晚辈,又能有什么高见好谈的?”杨光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然后才缓缓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