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乌兰古木后,看着眼前的残兵败将,托因老泪纵横:多么痛的领悟,逃回来的路每一步都走得好孤独。
活下来的将领含泪劝道:大王莫悲伤。既然知道了我们目前不敌大宇军,那我们就重头来过。我们的孩子都是未来的骑兵,我们也可以再去买更好的火器训练火枪兵。只要有人还怕不能再振我漠西儿郞的雄风吗?
一听这话,托因哭得更惨了:你不知道咱们游牧民族养大一个孩子多难吗。人,去哪里找人?买枪?拿什么买枪?这一仗打光了咱们的老底啊。本王已近六十,还能活到下一批孩子们长大成人?多么痛的领悟……
托因的幼子古尔木托着在战场上受伤的右臂,恶狠狠地道:“父王,咱们打不过大宇朝的军队,还打不过蒙古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吗?我们现在还有近两万骑兵,再加上两千火枪兵,收拾个把小部落没问题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着啊,我们打不过大宇军,还打不过蒙古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吗?收复蒙古其他部落,人、钱、地盘都有了。一旦统一了蒙古草原,再来对付大宇朝那不就容易多了?”托因的眼中除了泪光又有了希望之光。
别看漠西的火枪兵在大宇军面前啥也不是,但在只有混杂铁器的蒙古其他部落面前妥妥地是降维打击。不需要他们打得多准,只要遂发枪里的火药喷出来,那声音与火光惊吓的效果就是无与伦比的。
蒙古草原本分成三部:漠南、漠西与漠北。漠南蒙古早先已降满清,满清大败后,漠南蒙古又回到了起点,16个部落各自为战。蒙古三部相对来说漠南蒙古(即内蒙古)是最富裕的地方,却又是一盘散沙,必须先将漠南各部拿下。
对此,托因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横扫漠南蒙古。托因的两万骑兵以战养战,找到一个部落围上去,先放几枪,不管打没打中什么,在声势上就威慑住了对方,那是一打一个准儿。因为是同族,这次他们不会屠城,只将部落头领砍了,然后威逼整个部落投降。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掉;相较于大宇朝,怎么说漠西蒙古也是同族之人,不如就从了吧——漠南诸部就这样一个一个被托因吃掉,最终成为了托因的子民。
拿下漠南,金子、人员、地盘都有了。托因人马不断壮大,趁热打铁又盯上了漠北,但他不想动兵了。
漠北蒙古也称喀尔喀蒙古(就是现在的外蒙),处于蒙古高原上,地广人稀且贫瘠,说实话真没啥大“嚼头”。可蚊子再小也是肉,何况喀尔喀部落的人还是很能打的。所以在拿下漠南之后,托因趁势召开部落会盟,言明统一蒙古后一定率领众人重现“黄金家族”的荣光。漠北蒙古诸部也是穷怕了,跟着托因哪怕吃不上肉也能喝口汤不是?在托因游说以及好酒好肉的攻势下,漠北诸部头领商量 一番,大家就从了吧!
就这样折腾了三年,托因统一了蒙古草原,从漠西蒙古王变成了蒙古汗,总人口达到三百万左右。托因开始疯狂发展战力,用黄金购买最好的火枪。又过了两年,蒙古已拥有控弦之士30万;火枪部队一万人,枪支和战术也都达到了当年大宇火枪兵的水准。托因再次信心大增,且时年62岁的他深感时日无多,必须在有生之年一雪前耻,同时也让他的蒙古儿郞们去大宇朝多抢一些好东西回来——兵发大宇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