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堂堂步度根竟然会如此轻易地就被赵云给斩落马下。
一时间,北疆异族人人自危,再也没有人胆敢轻举妄动,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步度根。
处理完这些琐事后,刘羽开始着手安排北疆的后续事宜。
他明白,如果想要彻底地让北疆安定下来,单纯依靠强大的武力去镇压那些反抗势力,那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采取刚柔相济、恩威并用的策略,才能够成功地收服人心,从而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刘羽果断地下达了一道命令:从今往后,严禁再有任何针对鲜卑人的屠杀行为发生!
与此同时,他决定在幽州边城设立专门的战俘营地,把所有被抓获的鲜卑俘虏都统一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这个战俘营里,每一个鲜卑俘虏都享有最基本的人权保障。大夏国的军士们被严格要求,绝对不允许对这些俘虏进行肆意的侮辱和残忍的屠杀。
相反,刘羽谋划着如何合理利用这些俘虏的劳动力资源。
他安排这些鲜卑俘虏投入到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当中,充分发挥他们在养殖方面的专长,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优质的牲畜。
此外,还有一部分俘虏则被分配到了战马的驯养工作之中,因为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精良的战马作为支撑。
尽管这些鲜卑人处于被俘的状态,但他们依然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而且,如果其中有人表现出色,能够积极配合管理并且展现出良好的改造态度,那么就有可能得到赦免,重新恢复自由之身。
这一系列的公平举措实施之后,鲜卑人不禁感慨万分。
他们没想到,刘羽对他们竟然比步度根要好数倍。
于是,这些鲜卑人不仅不仇恨刘羽,反而纷纷拥护他,愿意为他效力。
对于之前大夏军的屠戮行为,这些塞外异族也并未过多计较。
在他们看来,弱肉强食本就是草原上的法则,刘羽能够击败他们,便是强者,他们自然愿意臣服于强者。
时光荏苒,转眼间,北疆局势已稳。
刘羽看着这片曾经烽火连天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自己的征途还远未结束,南方的荆襄之地,还等着他去征服。
正当刘羽准备班师回程之时,南方突然传来消息,荆襄王刘表出兵了!
刘表命大将蔡瑁统兵十万,似要进攻寿春城。寿春此时有徐庶坐镇,魏延同样领兵十万与蔡瑁对峙,但蔡瑁却迟迟不敢进兵。
刘羽闻讯,眉头紧锁。
他深知,刘表此人虽无大志,但如今却因为他弑君之后,反倒让这刘表得到了大汉的遗泽。
而且,此时他麾下的大夏军主力经过连番征战,已疲惫不堪,急需休整。
思来想去,刘羽决定先派使者前往寿春,了解具体情况,再做定夺。
于是,他唤来亲信,吩咐道:“你速速前往寿春,告诉徐庶和魏延,务必坚守城池,待我大军回援!”
亲信领命而去,刘羽则开始着手准备南征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