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邺城的冀州牧府是从原先的刺史府扩建而成,规模宏大,称得上是一座宫殿了。刘谨在袁熙的府上只待了一个时辰,袁熙便匆匆的从州牧府返回,随袁熙而来的,还有袁绍帐下的谋士审配。
审配带着袁绍的命令,前来迎接刘谨前往州牧府拜见袁绍,从规格上来讲,是给了刘谨足够的尊重了。
议事大堂上。
除了袁绍帐下一众文臣武将,文臣如沮授、郭图、审配、逢纪、田丰、许攸等人正冠而立;武将有淳于琼、麴义、颜良、文丑、张合等将皆全身甲胄,威武雄壮。世人都说袁绍帐下文臣武将为天下之冠,确实名不虚传。
为首的四人,分别是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另外一人则是袁绍颇为信重的大将外甥高干。
刘谨边往前走的时候,将众人稍稍留意了一下,不过并未细看。
袁绍与刘谨想象中有所不同,他看上去是一个颇为干练的中年人。不过一双鹰一般的眸子向世人昭示着这位汉末第一豪雄的与众不同。
他能在短短数年之间,成为汉末第一强大的诸侯,确实有着自己不凡的能力。
四世三公的出身,于他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已。要说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真正是无稽之谈。毕竟,后人对袁绍的印象大多数还停留在三国演义的桥段,觉得袁绍志大才疏。可见了袁绍本人的面容,刘谨在心中便不自觉的将他重视起来。想想看,袁绍能辅佐大将军何进与宦官相争,就是在董卓弄权的时代,他都能当着董卓的面拔剑对峙,以至于是在关东大集义兵讨伐董卓时,作为整个十八路关东诸侯的盟主,仅仅凭一个四世三公的出身是完全不够的。
若他自己没有才能,如何能聚的起这么多文臣武将,州牧郡守。
袁绍的部将们看到刘谨的时候,也大为惊异。
毕竟,刘谨太过年轻了。
年轻的让人不敢相信。
“你就是扬州刺史刘正礼之子?”袁绍在主位上凝视了刘谨良久,终于开口。
刘谨向袁绍行礼,然后回道:“回袁公,正是在下。”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没想到你弱冠之年,竟已经能征战沙场,为国家效力,刘正礼有子如君,果真是幸事啊。”
“多谢袁公称赞,小子不过凡人之资,不敢当袁公之誉啊。”
“哈哈哈!”袁绍爽朗的笑声从空旷的大殿传出来,众大臣也都纷纷笑了起来。
刘谨不觉得这笑声是在夸赞自己,也不生气,跟着抿嘴笑了起来。
“这段时间,因为军务繁忙,对你多有怠慢,还希望你不要见怪才好。”袁绍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狂妄自大,反而言语之间都显得谦虚谨慎。
“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