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之前,孙氏给几个孙儿每人一个红封,这是每年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
往年家里没钱,一人只得一文钱的红包,今年家里情况好了太多,几个儿子往家里交钱不说,孙儿们时不时也会给孝敬,给的最多的就数叶苗了。
今年的红封,每人五十文。
拿上去沉甸甸的,叶苗高兴坏了。不是说她缺钱,是因为她觉得祖母如今有钱,在银钱上宽松多了,不计较。
各房长辈也准备了红封给几个孩子,叶全这边孩子最多,他给出去的红包比其他两房都大些,不好叫哥哥吃亏。
晚上要一起守岁,嫌呆在家无聊,小辈们在院子里弄了很大一个火堆,围一圈烤火,倒也算不得冷了。
初一在村里各家相互拜年,整条村转完,叶苗觉得脚步都有点虚。看来这段时间呆在家锻炼太少了。
刘念和范奶奶她们一起过年,回来还带了孔大夫送的节礼。
郑秋月看儿子身上胖了不少,她现在觉得似乎跟着孔大夫在岐黄阁挺好的,以后可能也是刘念的出路,便再没伤心难过。
初二这天,家里来了客人。
去年过年都没回来的大姑叶珍儿回来了。同行的还有张康宁和女儿张雅柔。
要说叶珍儿一农家女能嫁给张康宁这个秀才,也算是天大的福分了。
实则,两人成亲的时候张康宁还是一穷书生呢,张家没钱,碍于两人两情相悦,叶家没办法才将女儿嫁过去。
不然,叶家会被指着鼻子骂,因为当时两人已经约好要私奔的。
那时候孙氏怀着孕,叶宝儿还未出生,怕孙氏动了胎气,叶家就那样妥协了。
成亲时彩礼还不到二两银子,多大的羞耻呀!
那时候叶珍儿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爹娘宠着,兄弟顺着,成亲以后,娘家更是到处贴补,农忙时,几个兄弟排队去张家干活。
后来张康宁考上秀才,叶珍儿脸上才多少有些光,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十几年过去,张康宁在学业上没有半点精进,如今都还每天读书。家里大小事务全部是叶珍儿操持。
这都不算什么,最磨人的是那张康宁的娘耿爱花。
叶珍儿一进院就喊:“娘,我们回来了。”
孙氏闻声出来,张雅柔舔舔一笑:“外婆!”
“哎,你们来啦!”
去年一家没回来拜年,孙氏很生气,那是掌柜的去世当年,孙氏曾与几个儿子说,她爹没了,娘家也没了。不准几个儿子去张家。
总归是亲母女,哪里又有什么深仇大恨。
“姐夫,来了。”叶全闻声出来看见一家子在院里,接过张康宁手上拿的节礼,我轻飘飘的。
张雅柔拉住叶苗的手:“苗苗!你想我了没?”
看见叶家人的穿着打扮,显然比之前好太多了,张雅柔见叶苗一身行头比自己不知道好多少倍,她顿时不想再待下去了。
进了屋,叶珍儿这才把憋了很久的话说出来:“娘,去年我实在没办法来,我婆母病了,我得伺候,又找不到人给捎句话,就没来。”
孙氏不知道是不是女儿的托词,婆母病了,家里留人照顾不就行了?张康宁难道是木头?
当然了,这些话她没说,她也不想让女儿为难,毕竟一大家子都在,不好落了女儿女婿面子。
“没事儿,只要你和雅柔没事,别的娘都不在乎。”孙氏搓搓叶珍儿的手。
“宝儿,去把苗苗拿回来的干果点心端上来。”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