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沉沉,临时指挥所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我笔挺地伫立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双眼仿若被磁石吸引,死死地盯着京津直隶地区那一片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标识。每一个标记都像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雷,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我深知,清军的主力已然收缩至此,他们恰似被逼入绝境的困兽,正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
回顾我军一路的征程,前期凭借着高昂的斗志和出色的战略部署,推进速度堪称迅猛。战士们士气如虹,一路冲锋陷阵,以破竹之势突破了清军的一道道防线。在淮河一役中,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天险,以血肉之躯撕开了清军的防线,为后续的进军打开了通道;在中原平原的会战里,各部队紧密配合,灵活运用战术,将清军的精锐部队分割包围,一举歼灭。可这也导致战线被无情地拉得极长,后勤补给的压力与日俱增,对新解放区域的管控也变得愈发艰难。
如今,众多新解放区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整顿治理与规划安排。这些新解放区情况复杂,民生凋敝,经济濒临崩溃,基础设施更是千疮百孔。每一项工作都繁杂琐碎,牵一发而动全身,容不得半点马虎。从恢复百姓的日常生活秩序,到重建破败的商业体系;从修复被战火摧毁的交通要道,到重新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桩桩件件,都亟待解决。
我神色凝重,将一众得力将领召集到临时指挥所。我目光坚定,从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缓缓扫过。李海,陆军第一军军长,他作战勇猛,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历经无数次战役的洗礼,始终坚定地站在战斗的最前沿;王成飞,沉稳老练,在战场上总能冷静地分析局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周凌峰,年轻且充满干劲,对胜利充满渴望,每一次战斗任务都全力以赴,毫无怨言。他们的眼神里,有坚毅、有期待,更有对胜利的渴望,那是一种能穿透黑暗的力量。
我清了清嗓子,洪亮且沉稳地说道:“各位,如今清军龟缩在直隶(河北)京津一带,仍在负隅顽抗。我军士气固然高涨,可战线过长这一问题,就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我们。新解放区也亟待稳固,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在直隶周边部署重兵,将他们团团包围,让他们无路可逃!”
说着,我拿起指挥棒,那指挥棒在我手中,就如同是掌控战场局势的关键道具。我精准地指向地图上的关键位置,继续说道:“调派20万人,总共13个师。炮兵20师师长李钢,原是335炮兵团团长,他作战经验丰富,战术素养极高。在之前的多次战役中,他总能精准地把握时机,指挥炮兵部队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有一次在黄河防线的战斗中,面对清军的猛烈反扑,他亲自操炮,带领部队连续发射数十枚炮弹,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为我军的后续行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带领的部队向来以火力迅猛着称;炮兵21师师长林浩,来自426炮兵团,他对火炮的运用极为熟练,能够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和敌人部署,灵活调整射击策略。他们所率部队火力强劲,一定要对清军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让敌人闻风丧胆!李海的陆军第一军,王成飞、周凌峰、陈轩、林霄等各军,你们要紧密配合,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整体。在作战过程中,各部队之间要通过传令兵保持密切联络,协同作战,互相支援,随时待命进攻,不放过任何一个击败敌人的机会。”
将领们纷纷挺直脊梁,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光芒,齐声领命。这时,年轻且充满干劲的周凌峰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地说道:“罗帅,新解放区重建工作艰巨繁杂,涉及到民生、经济、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千头万绪,具体该如何协调开展呢?还请罗帅指示。”
我看着他,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许,仿佛看到了当年初出茅庐却满怀壮志的自己。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周凌峰,宣传部长花影,你安排部下去做这件事。让宣传队深入到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城镇,哪怕是最偏远的角落,也不能落下。宣传队员们要挨家挨户地走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战争即将结束,我们即将迎来和平,大家要共同建设新家园的希望传递给每一个百姓。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为了这片土地能重新焕发生机。建设部长孙阳,你马上开展人员征召工作,联合各方力量,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军人,一个都不能少。对于工人,要组织他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重建中;农民则重点投入到农田开垦和农业生产恢复;商人协助恢复商业贸易,活跃经济;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军人要在维持秩序和保障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投入到新解放区的重建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开垦、工厂建设,这些工作都十分紧迫,一定要抓紧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先修复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物资运输打下基础;农田开垦要合理规划,确保粮食产量尽快恢复;工厂建设要注重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
将领们领命离去后,我独自一人留在临时指挥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表面上看,局势一片大好,我军节节胜利,可实际上,却暗藏着诸多危机,就像平静的海面下,涌动着汹涌的暗流。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连串棘手的消息就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向我涌来。情报特工刘阳,平日里总是沉稳冷静,可此刻却神色慌张,脚步匆匆地走进临时指挥所,单膝跪地,急切地报告:“罗帅,大事不妙!满清接连战败,士气低落,内部矛盾重重。而蒙古各部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私下里频繁商议,一心想要脱离满清统治,要求独立自治。如今在青海、宁夏,还有内蒙各地,局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热河作为内蒙古的一部分,也深陷混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另外,多尔衮此前在战事中负伤,伤势严重,已将河北京津的防御重任交给了济尔哈朗,由他全权负责。”
我眉头瞬间紧皱,心中隐隐涌起一股不安的情绪,追问道:“济尔哈朗接手后有什么动作?详细说来,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刘阳顿了顿,稍稍平复了一下紧张的情绪,接着说道:“济尔哈朗一接手,便展现出了他的果断与干练。他紧急召集残部,那些残兵败将原本如同一盘散沙,在他的指挥下,开始有序地重新集结。他亲自骑马巡视各个军营,鼓舞着士兵们低落的士气,大声呼喊着:‘我们虽败,但气势不能输,只要我们坚守,定能等来转机!’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在空旷的军营中回荡,让每一个士兵都为之动容。”
“他将兵力重点布防在京城周边的关键据点,像永定门、德胜门等重要城门附近,都部署了精锐部队。他还组织士兵们加固城墙防御工事,从清晨到深夜,士兵们肩挑背扛,搬运着石块、木材,将城墙加厚、加高,在城墙上增设了望塔、箭垛,让防御更加严密。同时,他在城外设置了大量拒马、鹿角等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城外,就像一道钢铁丛林,阻挡着我军的前进。士兵们在刺骨的寒风中,手脚被冻得通红,却依然咬牙坚持,将拒马和鹿角一一安置到位。”
“他严令各部队加强巡逻戒备,每两小时就有士兵在城墙上、城门外巡逻。一旦发现我军动向,立刻通过烽火台、响箭等方式汇报。他还设立了情报传递站,每隔十里就有一个,安排专人快马传递消息,确保消息能迅速传达。情报传递员们骑着快马,在崎岖的山路上日夜兼程,无论风雨,都坚守着岗位。此外,他四处搜罗粮草物资,派出士兵到周边的村庄、城镇抢夺粮食,甚至不惜与当地百姓发生冲突。他试图做长期坚守的打算,囤积的粮草足够支撑他们数月之久。在抢夺粮食的过程中,百姓们苦苦哀求,却换来士兵们的无情驱赶,哭声、骂声回荡在村庄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