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危机中的突破与新生
在合作项目有条不紊推进数月后,林羽团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原本进展顺利的器官再生实验,在关键的组织融合阶段出现了严重排斥反应。实验数据显示,按照既定方案培育出的器官组织,与模拟人体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无法正常融合,甚至出现了细胞凋亡加速的现象。这一问题不仅让实验进度陷入停滞,还让整个团队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
林羽深知,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他再次召集团队成员,开启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研讨会议。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会议桌前,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与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攻克难题的坚定决心。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从各个角度分析一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林羽打破了沉默,率先发言。
团队里负责细胞培养的小李皱着眉头说:“我仔细检查了细胞培养的全过程,从干细胞的提取到分化诱导,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理论上不应该出现问题。而且之前的实验也都验证了我们的培养方法是可行的。”
负责3D打印器官模型的小张也接着说道:“打印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参数都是经过反复测试的,和之前成功的案例没有区别。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次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排斥反应。”
其他成员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讨论了许久,依然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林羽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突然,他想到了一个被大家忽略的因素——实验环境的微小差异。
“大家先停一下,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实验操作和材料本身,却没有考虑到实验环境的影响。虽然我们的实验室环境一直保持稳定,但最近合作项目引入了新的设备和试剂,这些会不会对实验环境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呢?”林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个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于是立刻展开了对实验环境的全面检测。他们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分析。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新引入的一台细胞分析仪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电磁干扰,虽然这种干扰极其微小,但却影响了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导致了器官组织的排斥反应。
找到问题后,团队迅速采取了措施。他们对细胞分析仪进行了屏蔽处理,消除了电磁干扰。同时,对整个实验环境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调整,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实验要求。
在解决了实验环境问题后,林羽团队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实验中。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将重回正轨时,又一个危机悄然降临。合作方之一的一家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突然提出要修改合作协议,大幅增加他们在研究成果中的权益份额。这一要求不仅不合理,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合作项目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林羽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合作方进行了紧急沟通。在视频会议中,林羽严肃地说道:“我们当初签署合作协议时,是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现在你们突然提出修改协议,增加权益份额,这对我们其他合作方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这也可能会破坏整个合作项目的稳定性。”
合作方代表却不以为然,他们声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并且对项目的贡献比预期的要大,所以要求增加权益是合理的。双方各执一词,争论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