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司国晓确实是自己十多年的弟子,而且事情并没有很大,他都要怀疑是谁派来的间谍,专门设了个套引他往里边钻。
因为一场误会?
那还真不如这件事其实是王秀特意设的局,就为了奚落他一次来的有可信度。
所以伏错在文章里坦白自己一时糊涂,司国晓并没有找过他让他说什么话,而是他自己闭着眼睛盲信司国晓这个最有前途的弟子没必要去抄袭诗文,所以直接就为其站台了。
明里是在说自己糊涂,向人致歉,又感谢王秀。暗中却重重提一笔王秀“维护不相干人士”,“慧眼如炬,记忆非凡,一阙佚名古词也记得清清楚楚”,“不过半日便特地前来指教”,至于为什么?当然是因为这些王秀设来套老夫的圈套啦,老夫现在认输是急流勇退,聪明人们都懂的。
至于司国晓的名声问题,那还真没什么大不了的,学术上的名声与文名无涉,像朱熹硬是被有的没的黑料糊身,作为一代大儒的学术成就却是不可略过的。
因人废言的时代都过去不知道多少年了,反正司国晓志不在文,牺牲在文坛的名声也没有什么的。
至于以后被人问及为什么会涉及到抄袭事件?
说自己被人设计了啊!
他一个搞文献的,又没有再文坛混的意思,干嘛费力不讨好去抄袭诗歌?那不是傻吗?
正因为看出了这些,沈时才怒火上涌,狠狠砸碎了一个鼠标。
事实证明,自作聪明的人不在少数,伏错一个以退为进,反倒是把王秀拉进了浑水里。
伏错致歉之后,注意力留在表层的人们纷纷退散,往深了想发觉到事情没那么简单的自作聪明者依旧蹲守在战场边缘,等待着下一场战斗。
不出所料,“聪明人”很快地浮出水面,开始质疑起王秀来。
【司国晓此事是抄袭这么简单吗?】
——飞羽
我只说我自己的感官,司先生在文学界并没有什么发展,主要是在学术界活动,他完全没有理由去做抄袭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被披露的这首诗,确实是与古人之作相像,可还是有其不同之处,会不会是司先生当年校书,恰好见过这首词,只不过印象不深,后来有感而发,不知不觉间与古人偶合呢?
或许也因如此,司先生第一时间才没有反应,大概是对此毫无印象了,伏老先生对司先生师徒情份,自然了解为人,实际上莫说伏老先生了,只要是q大学生,有几人听过司先生行为不端的?
因此,这件事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哪位c站up主所说,他一友人于昨日闲暇之余读到《百年诗选》上司先生的诗歌,觉得眼熟,然后考据一番发现有抄袭之嫌,于是上网揭发。
如果是这种,看起来似乎是合情合理,实则呢?实则错漏百出。
其一:《百年诗选》并非大众读物,只有两个版本,一个网络版,一个木浆纸实体版,up主出具证据的证物乃是实体书页,这便耐人寻味了,据我从学校图书馆里找到的《百年诗选》来看,这部书实体印数不过一千八百,单独一本的售价为三千四百元,试问一个非专业人士,何以花这般大价钱买这么一本书呢?
其二:司先生所雷同之古诗失名已久,乃佚名之作,司先生是专攻中古文献的学者,见过也属正常,可哪怕如司先生这般业内人士也会遗忘的作品,up主这位友人如非业内人士,又怎么能在瞬息之间觉得眼熟,紧接着考据出原本文献?
想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再结合伏老先生出言不久王秀院长便发来讨伐檄文,第二种可能也就呼之欲出。
为up提供材料的所谓“友人”其实是王秀弟子或就是王秀本身,除却他外,又有几个人与伏老先生有隙?又有几个人在这个时代使用木浆纸书籍阅读诗歌?又有几个人能在一日之内考据原文?
至于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我想,诸位已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