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凤舞隋末 > 第732章 人间

第732章 人间

玄奘毕竟自幼学法,水平当然还是可以的,于是见达摩西多满意的点点头,不过却听他反问:“既然佛可在诸天地藏,在阿赖耶识中,又可不可在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之间?”

这话问的玄奘一愣,他这一段主修摄论摄大乘论,属于佛教大乘瑜伽行派,重点就是讲的“阿赖耶识”,简单点说就是“意识”。

摄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阐释阿黎耶识的存在和作用:摄论将人的认识意识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熏习”成“种子”阶段,即认识意识的形成二是“摄持”和“隐藏”种子阶段,即认识在精神主体中的积聚三是种子成熟果报阶段,即认识转化为外在行动。

那么怎么才容易理解呢?

打个比方:如用花熏衣,花香冉冉升起,令衣生香,这种作用就是“熏习”。以至花体萎灭,但花的香气仍留在衣中,这就叫“习气”。

于是摄论就认为,人的认识意识形成也是如此,通过经验的不断“熏习”,就形成特定的观念或习惯,即使脱离了直接经验,而形成的观念或习惯仍保留着,这就是“习气”。

再比如植物的种子,本是作为种子而存在,只要它不朽坏,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生出同样的果实来。同样储存在认识中的“习气”,也会如同“种子”,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按既有的观念体系,生出相应的生命体根、身和外在世界器世间来。

这种由“熏习”而成“种子”,由“种子”而生“果报”的循环系统,就形成一个三界轮回,生死不灭的因果链,致使众生永遭磨难,不得解脱,这便是众世间“五浊恶世”产生的原由。

而这种生死轮回的因果链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传统佛教的“六识”被认为是生灭无常的,因而无法解释全部精神活动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经验的积累、记忆的贮存、认识阶段的连贯、无意识的活动存在,都需要有一个在“六识”之外,并能统一所有心理活动的识体,这便是“阿黎耶识”。

“阿黎耶识”的提出,对于推动佛教更全面、更细致地认识精神现象的复杂结构,对于进一步完善关于三界六道、轮回报应的宗教神学结构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达摩西多作为大兴善寺翻经院的首座,又是达摩笈多之首徒,佛法造诣自然在玄奘之上,因此听他如此一问,玄奘当即就豁然开朗:既然人可以有阿赖耶识佛性,那么一花世界,一叶乾坤当然也可以有阿赖耶识佛性。

达摩西多也不等玄奘体悟其中的玄妙,反而是继续道:“佛说人心本应向善,万物也是如此,何为万物之善呢?花叶亲土、渴水、向阳,游兽竞走、捕猎、繁衍,皆是善行也!”

但至此处就听达摩西多略微停顿了一下,而后也才沉声道:“至于人间帝王之善,不外是牧民、安境、御敌,令百姓可以安心劳作、丰衣足食,生息繁衍,是为上善。玄奘,你可知道我天竺僧人,为何数百年来,孜孜不倦,甘愿冒九死一生之险,穿越无边沙海,不远万里来中土传教弘法?”

玄奘顿时一脸懵逼直摇头,这种属于佛教内部的大秘密他怎么可能会知道,便听达摩西多笑道:“天竺诸国王不行善举,亦是其一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殿下别作死了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三国:曹魏谋士,胜天半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小小领主不好惹!惹急眼了争天下弘宋,重生赵车神叶尘:重生在赘婿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