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在世时,天下刚刚一统,六国遗民心有不甘,时刻想着卷土重来。倘若征收的赋税和徭役都很少,百姓生活愈发富足,等于是为其复国积蓄力量。鉴于此,先皇采取较为沉重的赋税制度,让百姓生活困难,但不至于活不下去。而如今,经过十数载的发展,原有的复国雄心渐渐被时间磨灭,再加上新一代的出现,百姓思安局面渐显。若再增赋税,则百姓生存更加渺茫,所谓物极必反,肯定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望皇上三思,撤销征收赋税的诏书。”刘航回应道,说到最后竟朝着胡亥行了大礼。
这个时候,作为百官之首的左丞相李斯开口了,他朝着胡亥说道:“皇上,刘御史之言确有道理,请皇上三思。”这加征赋税的诏令一直到宣读出来,作为大秦左丞相,经常草拟诏书的他才知道,一定是赵高背着他制定的。他知道胡亥近段时间一直在为钱的事发愁,所以赵高将主意打到了赋税上面。但是因为职责的原因,李斯知晓百姓的生活状况,这诏令一旦下达,肯定会引发危险的后果,是以他才站了出来。
见到李斯竟也反对诏令,胡亥感觉受到了背叛。他不由想起朝会前赵高和他说过的话,说李斯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一路人,如今看来果真如此。觉得受到了侮辱,又想起尚未完工的阿房宫,胡亥看着众大臣并李斯,满是怒气地说道:“朕意已决,其他人勿需再言!”
“皇上,万万不可啊。这诏令施行,百姓为了生存铤而走险,若再有人煽风点火,我大秦恐有大祸啊,请皇上三思!”刘航朝着胡亥跪了下去说道。
“闭嘴,你身为御史,却在朝会之上诅咒大秦。说什么煽风点火,恐怕煽风点火的就是你刘御史吧!”赵高见此,一声厉喝出口。
“我明白了,一定是你怂恿皇上下达的这份诏令。身为大秦右相,万事当为大秦考虑,你却只顾讨好皇上,置大秦基业于不顾,实在是大秦的罪人,你这个奸贼!”听到赵高的话,刘航怒气勃发,连“奸贼”都叫了出来。
胡亥见此,心中越发委屈,这满朝文武出了看戏的、唱反调的,竟只有赵高一人是真正帮自己的。“都别吵了,这诏令是朕的意思,与右相无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税朕加定了。谁在反对,就是与朕过不去!”胡亥开口说道,他要让文武百官知道,他胡亥就是赵高的后台。
“皇上,臣刘航再次请命,请皇上撤销诏令!”刘航仿若没有听到胡亥的话,再次开口说道,其身躯几乎与地面平齐。
“刘航,你放肆,当真以为朕不敢拿你怎么样?”胡亥恶狠狠地看着刘航说道。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臣岂敢。然御史之责在身,何惜此头。请皇上撤销诏令。”刘航再次跪拜道。
“如果朕不撤销呢?”胡亥双手青筋暴露,脸上如罩了一层寒霜,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为御史,职责所在,与大秦无益,绝不屈服!”刘航站起身,与胡亥对视,同样的语速,同样的一字一顿。
但是刘航失望了,他没有从胡亥地眼中看到的只有愤怒、只有倔强,并没有他想要的结果。他清楚的知道这道诏令,在全国施行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刘航今日为大秦故,当血谏!”说完之后,其一头朝着殿内的柱子撞了过去。
鲜血从刘航的头顶流出,顺着身躯缓缓的流淌到地上然后再汇聚到一起。胡亥盯着那鲜红的血迹,一时之间竟有些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