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信占领齐国的同时,身在咸阳的内阁首辅赢扶苏也收到了汉中郡郡守赵方斋的急报。打开急报,赢扶苏脸色一变。随后命令赵小乙紧急传令召开内阁会议。
片刻之后,内阁七人除了章邯之外,均已到齐。“各位先看看吧!”赢扶苏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急报递给了赵宪。赵宪看完之后,脸色就是一遍,然后将急报递给了其他人。
将急报送还到扶苏手中,尽管没有人开口说话,但是内阁里的氛围却很沉重。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这刘季居然趁着我军与六国盟军交战的时机,出兵占据了巴蜀之地,当真是好算计。”赢扶苏打破沉默,缓缓说道,只是话语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巴蜀之地自从蜀郡太守李冰修筑好都江堰之后,一直都是秦国的第二粮仓,也是大秦的后花园。如今却被人抄了后路,真正叫人气愤难平。
“我曾听闻这刘季投奔于楚王熊心,但却和项羽相处不太愉快。项羽领兵支援赵国的时候,就没带上刘季。刘季竟然趁我军与六国盟军交战,无暇西顾的时机占据巴蜀,明显是存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趁着我军与六国叛军交战,发展生产,待两败俱伤之后,他再出来收拾残局。当真是好算计,好谋略。没曾想,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居然由此胆识和前瞻性。”兵部尚书王离摸着颔下的胡须,叹口气说道。
尽管刘季有数万精兵,但是因藏身于熊心名下,所以王离等人从未将他放在心上,本以为不过芥藓之疾,如今却有向心腹之患变更的趋势。
“萧何、张良。”坐在首位的赢扶苏这个时候开口道,两个名字从他嘴中蹦了出来。
“萧何,张良?首辅是说着计策出自此二人之手?”王离追问道。
扶苏点了点头,接口道:“不错,确切的说是张良。萧何善于内政,而张良工于谋略。”
“张良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本事?”赵宪有些疑惑的问道。
扶苏站起身来,叹了口气,说道:“诸位可曾记得博浪沙?”
“博浪沙,先帝曾经遇袭的地方。当时有一个刺客甩锤砸中了父皇的副车,才让父皇死而逃生。而请刺客出手的人,正是张良。他本是韩国贵族,此举是为了替韩国报仇。但是事败之后,他不得不远遁。相传他在一座桥下得到了西周开国丞相姜尚姜子牙所著的兵法,六国复国运动的时候,他力荐项梁立韩成为韩王。中途与刘季结识,坐地巴蜀,以观中原的谋划应该是出自他的手笔。”还不待众人回应,扶苏又接着说道。
至于到底是不是张良的谋划,扶苏也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脑海中却自然的冒出了张良、萧何两个名字,相互比较之后,扶苏选择了张良。
“竟是此人!”礼部尚书嬴适颇为感慨的说道。
“对了,老叔。内阁发布的召贤令如今可有什么进展,礼部负责这一块工作,相必老叔有些了解。”扶苏朝着嬴适问道。
嬴适点了点头,接口道:“召贤令发布之后,我大秦辖下诸子百家皆有人来投。我吏部日前已登记在册二百一十三名士子,交由吏部统一调配到各郡县。只是尚未发现有大才学者,不免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