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正是十七,连江因为举办招标招商大会。城里是灯火通明、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再加上秦观有意识的引导,把后世步行街、商业街、美食街、古董书法文化街等商业概念街区进行调整整合。把餐饮、娱乐、购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机结合,满足不同目的人们的不同需求。
秦观与尚书梁材等一行人受连江书院周院长之邀,连江天文观星台落成,秦观在路上感受到这盛世的繁华,心情激荡不已。这一切都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带来了的。自己来到这到这个世界之前只是一个小职员,对于这个世界的规矩也只是一知半解,很多都是来自原来秦观脑里的残存记忆。现在想一想自己这段时间做的事情,自己做了这么多的离经叛道的事情,有时候也不禁暗暗后怕。但又想到自己如果不这样做,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所以自己只能一往无前的向前走,反正自己已经死过一回了,现在活着就是赚了。能多为百姓做点事就对得起我这次穿越。
整个队伍静悄悄的,也没有一点声音,在护县队和衙役的簇拥下,从县城的南门朝着书院方向行去。
在秦观的指导下,庄正松的砖窑通过不断的提高温度,经过十几次的试验以后终于烧制成玻璃。又找来了宝石匠人磨制镜面终于制成了两具大倍率的天文望远镜,选在今天邀请连江的社会名流来见证这大喜的日子。秦观知道两片凸透镜加大了倍率和视野,观察成像是个倒立像,所以秦观在观察的地方又用三棱镜转换成正立的像,所以秦观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用望远镜看看这夜空到底能够看见什么。
这没办法,自从指导他们定了制望远镜观天象,秦观便没有关注忙于其它事去了,一制出来就被放入书院。
今夜万里无云,一轮明月当头高挂,满天的星星都黯淡下来,甚至好多都消失不见了。若是按照平日肉眼观测,必然记下来的是月明星稀。
可当人的视野借助仪器延伸到了广阔的夜空,又会看到什么呢?
秦观并不怎么担心,古人会没有什么天文知识,因为中国古人非常聪明,早在上古时代就开始将满天星斗划分成群为它们取名,到了三国时期,由天文学家陈卓统一全天星官,后来又引入三垣。形成了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星官体系。到隋代时出现了《步天歌》,以生动的韵文将周天恒星连缀在一起,弥补了星图难以流传、文字不够形象的缺点,做到了“名中有图,言下见象”,由此繁难而神秘的星空因它而变得平易而充满诗意。而历朝历代都有恒星观测资料,传承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天文学家在宋代皇佑年间所观测的恒星数据,它是“三垣二十八宿”传统星象的典型代表。
中国人讲天为至高,不过那天可不是头顶上的天,而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样子。眼中看到了什么,无非是惊地说一声,原来是这样啊!
从一步步的台阶进入天文观星台,周围围满了书院的教职员工和士子。卫士四散站开,明亮的火把熊熊燃烧,照得四周如同白昼。
台前广场上放着浑天仪一类的天文仪器,立得的圭表、风速风向器、简易的温度计、还有一个白色的弯曲的玻璃管。再往前走就是椭圆观星台主建筑观星台。
秦观一行人上来,等候以久的周院长急忙行礼。
梁材吩咐免礼,顿了一下,转头低声问秦观:“这个指着平台上的几个东西有什么说道,到底是要怎么个用法?要不要建个台子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