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人陷入绝境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穆羽得知戴宗和燕青在京城的遭遇后,放心不下,亲自带领一队骑兵赶来接应。穆羽一马当先,长枪挥舞,如入无人之境,瞬间冲入黑衣人阵中。
黑衣人没想到会半路杀出援军,顿时大乱。穆羽的骑兵们如猛虎下山,与戴宗、燕青里应外合,对黑衣人展开反击。
在穆羽骑兵的强大攻势下,黑衣人能否被成功击退?戴宗和燕青能否在穆羽的帮助下,顺利摆脱困境,返回梁山?而韩世忠在得知这次围堵失败后,又会想出什么更阴险的计谋来对付梁山?梁山在这重重危机之下,又将如何应对招安与朝廷各方势力的复杂局面?
第二百二十九章:脱困回山,计议应对
穆羽的骑兵势不可挡,很快便将黑衣人杀得七零八落。那些黑衣人见势不妙,无心恋战,纷纷四散而逃。穆羽驱马来到戴宗和燕青身边,关切地问道:“两位兄弟,可有大碍?”
戴宗擦了擦脸上的血污,感激地说道:“多谢穆将军及时赶来,不然我等今日怕是凶多吉少。燕青兄弟腿部中箭,不过暂无性命之忧。”穆羽听闻,立刻吩咐手下一名军医,为燕青重新处理伤口,包扎妥当。
随后,众人不敢多做停留,立刻启程返回梁山。一路上,戴宗将在京城打探到的消息详细告知穆羽。穆羽听后,眉头紧锁,深知梁山此次面临的局势极为严峻。
回到梁山,宋江等人见戴宗和燕青平安归来,心中大喜。但当听到他们带回的消息后,众人的脸色又变得凝重起来。
吴用沉思片刻,说道:“如今看来,朝廷招安诚意不足,背后暗藏杀机。但我们也不能贸然拒绝,否则朝廷必定以此为借口,再次兴兵围剿。”
宋江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只是此事关乎兄弟们的生死存亡,必须谨慎行事。我们需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应对朝廷的招安,又能保证兄弟们的安全。”
这时,鲁智深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俺觉得,咱们就跟朝廷明说,若要招安,必须答应咱们的条件,而且要立下字据,盖上皇家大印,否则免谈。”李逵也跟着嚷嚷道:“对,俺们可不是好欺负的,要是朝廷敢耍花样,俺就拿着双斧杀进京城!”
宋江看着众人,说道:“两位兄弟的想法虽直爽,但朝廷未必会答应。我们还是要从长计议,想出一个既能让朝廷有所忌惮,又能为兄弟们争取最大利益的办法。”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吴用提出一个计策:先回复朝廷,表明愿意招安,但需要朝廷派遣一位德高望重、能代表朝廷诚意的大臣前来梁山,与梁山众人当面商议招安细节,同时,在商议期间,梁山保持戒备,以防朝廷有诈。
宋江觉得此计可行,于是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朝廷。
朝廷收到梁山的回信后,会作何反应?是否会答应梁山的要求,派遣大臣前来?韩世忠又会在其中如何搅局?梁山接下来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这场招安与反招安的博弈,究竟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第二百三十章:朝廷回应,暗流涌动
朝廷接到梁山的回信,朝堂之上再度炸开了锅。主张招安的一派认为,梁山此举虽有试探之意,但也表明他们并非完全拒绝招安,派大臣前往梁山商议细节,或许能促成此事,化解干戈。而以高俅为首的反对招安派则趁机进言,称梁山贼寇毫无诚意,此举不过是拖延时间、妄图谋取更大利益的诡计,力劝皇帝放弃招安,即刻出兵围剿。
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两派激烈争论,心中犹豫不决。招安可避免战事,节省钱粮,但又担心梁山心怀不轨;围剿虽能彰显天威,却也怕重蹈韩世忠兵败的覆辙。
沉思良久,皇帝最终决定采纳招安派的建议,选派吏部尚书李纲前往梁山。李纲为人正直,在朝中威望颇高,且素有谋略,皇帝希望他能凭借自身能力,妥善处理招安事宜。
高俅得知皇帝的决定后,心中大为不满。他暗中召见亲信,密谋道:“李纲此去,恐怕会坏我大事。你们暗中跟随,寻机破坏招安之事,让梁山与朝廷彻底决裂,到时候就有理由出兵剿灭他们了。”
与此同时,韩世忠得知朝廷派李纲前往梁山,也心生一计。他派人联络梁山周边的一些小股势力,许以重金和官职,让他们在李纲前往梁山途中制造混乱,最好能将李纲劫持,嫁祸给梁山,以此挑起朝廷与梁山的矛盾。
梁山这边,宋江等人得知朝廷派李纲前来,心中也不敢大意。吴用分析道:“李纲素有贤名,此次前来或许有一定诚意,但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韩世忠和高俅等人必定不会坐视不管,定会在其中搞鬼。”
宋江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以礼相待,展现出招安的诚意;另一方面,要加强防范,在梁山周边增派暗哨,密切留意各方动向。”
于是,梁山众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迎接李纲的事宜,同时加强了防御部署。
李纲在前往梁山的途中,能否顺利避开韩世忠等人设下的重重阻碍?高俅派去的亲信又会使出什么手段破坏招安?梁山精心准备的防范措施,能否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这场充满变数的招安之旅,究竟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