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朝堂争辩,生死攸关
李纲匆匆赶回京城,即刻进宫面圣。皇帝高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沉。见李纲进来,劈头便问:“李卿,朕听闻你在梁山竟要答应他们保留编制的无理要求,可有此事?”
李纲心中一凛,赶忙跪地奏道:“陛下息怒。梁山众人虽为草寇,但多年来在梁山替天行道,颇得民心,且他们此次招安之意诚恳。保留部分编制,一则可安抚梁山众兄弟之心,让他们安心为朝廷效力;二则,若处置不当,恐再生战事,徒增伤亡,耗费钱粮。”
高俅在一旁冷哼一声,出列奏道:“陛下,李纲所言差矣。梁山贼寇反复无常,今日招安,明日便可能反水。保留编制,无疑是养虎为患,将来必成大患!”
其他几位支持高俅的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万万不可答应梁山贼寇的要求,应以武力剿灭,以正朝廷威严!”
李纲心中焦急,据理力争:“陛下,梁山势力已成,若贸然围剿,胜负难料。且如今边疆战事吃紧,若能招安梁山,让他们奔赴边疆,抵御外敌,岂不是一举两得?”
皇帝听着两派激烈的争辩,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李纲所言有理,招安梁山确实能为朝廷增添一股力量;但高俅等人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梁山众人毕竟出身草莽,难以完全信任。
就在皇帝举棋不定之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此人是朝中元老,威望极高。他缓缓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可先答应梁山的部分要求,招安之后,再慢慢削弱他们的势力。如此,既能避免战事,又能将梁山纳入朝廷掌控之中。”
皇帝听了,若有所思。最终,他决定让李纲再次前往梁山,与宋江等人商议,在答应梁山保留部分编制的同时,必须增加一些限制条件,确保梁山众人招安后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
李纲领命而出,准备再次前往梁山。然而,高俅等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策划,打算在李纲再次前往梁山的途中,制造更大的麻烦,彻底破坏招安之事。
李纲此次前往梁山能否顺利与宋江等人达成协议?高俅等人又会在途中设下怎样的陷阱?梁山众人面对朝廷提出的新条件,又会作何反应?这场充满波折的招安之路,究竟能否迎来最终的结局?
第二百三十七章:再赴梁山,危机四伏
李纲领命,不敢耽搁,迅速准备再次前往梁山。高俅得知消息后,与亲信密谋一番,决定在李纲必经的一处山谷设下埋伏。他们收买了一群亡命之徒,准备等李纲进入山谷后,将其劫杀,然后嫁祸给梁山。
李纲带着一队侍卫,踏上了前往梁山的路途。一路上,他心中忧虑,深知此次谈判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差错。当队伍行至那处山谷时,四周寂静无声,却隐隐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李纲心中警觉,对侍卫们说道:“大家小心,此处恐有埋伏。”然而,他话音刚落,只听一声呼哨,山谷两侧涌出大批手持利刃的黑衣人。为首的黑衣人一声令下:“杀,一个不留!”黑衣人如潮水般向李纲等人扑来。
李纲的侍卫们迅速围成一圈,将李纲护在中间。他们奋力抵抗,与黑衣人展开殊死搏斗。但黑衣人人数众多,且个个凶悍无比,侍卫们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这危急时刻,山谷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燕青、戴宗等人得知李纲再次前来,担心他途中遭遇不测,便一路暗中护送。燕青看到山谷内的情形,立刻张弓搭箭,射中了为首黑衣人的后背。那黑衣人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戴宗则施展神行之术,冲入敌阵,手中朴刀连砍数人。紧接着,燕青率领梁山好汉们也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山谷。黑衣人没想到半路杀出援兵,顿时阵脚大乱。
在梁山好汉和李纲侍卫的内外夹击下,黑衣人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四散逃窜。李纲看着前来救援的梁山好汉,心中既感激又感慨。他深知,若没有梁山众人,自己今日恐怕性命不保。
燕青来到李纲面前,说道:“李大人,您没事吧?我们担心您途中有危险,便跟了过来,果然发现这群贼人意图不轨。”李纲感激地说道:“多谢诸位英雄,若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李某今日就葬身于此了。”
然而,经过此次袭击,李纲深知招安之路困难重重,高俅等人必定不会轻易放弃破坏。他与梁山众人能否顺利抵达梁山,完成此次至关重要的谈判?高俅等人在得知此次伏击失败后,又会想出什么更阴险的手段来阻止招安?这场波折不断的招安之旅,究竟会走向何方?
第二百三十八章:艰难谈判,曙光初现
在燕青等人的护送下,李纲终于有惊无险地抵达梁山。宋江率领众兄弟再次在聚义厅迎接,双方入座后,气氛略显凝重。
李纲深知时间紧迫,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地说:“宋头领,此次陛下恩准,可答应梁山保留部分编制,但为防后患,也有诸多限制。其一,梁山军队虽可保留部分原有编制,但需定期接受朝廷检阅,听从朝廷军事调遣,不得有误;其二,招安之后,梁山众人需入京述职,以表忠心。”
宋江听完,眉头紧锁,与吴用等兄弟交换了一下眼神。保留编制虽遂了梁山众人的心愿,但入京述职风险极大,高俅等人必定会在京城设下重重陷阱。
吴用起身,恭敬地对李纲说:“李大人,入京述职一事,我等兄弟多有顾虑。高俅等人对我梁山心怀敌意,入京恐遭不测。”
李纲长叹一声,说道:“吴军师所言极是,我亦知高俅等人不会善罢甘休。但这是陛下旨意,若不答应,招安恐难成。我愿向诸位保证,在京期间,我会全力周旋,确保各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