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真相渐明,危机稍缓
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李纲神色镇定,他深知此刻绝不能慌乱。面对仍在鼓噪的人群,李纲高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圣上旨意在此,梁山招安乃是为了保家卫国,共同抵御外敌。这其中有人蓄意破坏,妄图挑起事端,大家切莫上当!”然而,人群中的质疑声仍未平息。
不多时,李纲派去的侍卫快马加鞭赶回,带来了高俅指使之人暗中谋划的证据。原来,李纲早有防备,在得知高俅可能会在城门口捣乱后,便安排人手暗中调查,收集了高俅一伙企图诬陷梁山谋反的书信、往来记录等铁证。
李纲将这些证据展示给众人,大声说道:“大家请看,这便是有人蓄意陷害梁山的证据!梁山好汉一心忠义,却被这些奸人污蔑。”百姓们见状,交头接耳,原本愤怒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疑惑。那些被高俅收买煽动闹事的人,见势不妙,企图悄悄溜走。
但林冲、武松等人眼疾手快,迅速出手,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抓住。宋江看着被擒获的闹事者,对众人说道:“我梁山兄弟本就无意与乡亲们为敌,今日之事,想必大家也看清了真相。我们真心希望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在证据面前,百姓们终于相信了梁山的诚意,人群中的敌意渐渐消散。李纲趁机说道:“各位乡亲,梁山好汉都是忠义之士,此次招安,定能为我大宋增添一份力量。还望大家莫要再被奸人利用。”
随着这场风波逐渐平息,梁山众人终于在李纲的带领下,缓缓踏入京城。然而,宋江等人心里明白,高俅等人必定不会就此罢休,京城内等待他们的,或许是更为复杂险恶的局面。
进入京城后,高俅等人又会在暗处策划什么新的阴谋?梁山众人在这天子脚下,又将如何应对接踵而至的挑战?他们能否顺利完成招安,实现为朝廷效力的心愿?这场充满波折的招安之旅,究竟还会经历哪些跌宕起伏?
第二百四十七章:京城暗流,初涉险境
梁山众人踏入京城,这座繁华的都城表面上依旧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在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高俅等人布下的重重暗流。
李纲安排梁山众人暂时在一处馆驿安顿下来。然而,高俅得知梁山众人顺利进城后,恼羞成怒,立刻召集亲信商议对策。一个谋士模样的人凑近高俅耳边,低声说道:“太尉,梁山贼寇既已进城,我们可在他们入京述职时,暗中安排人手,在朝堂之上弹劾他们,罗列诸多莫须有的罪名,让皇帝对他们心生厌恶,从而取消招安。”
高俅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点头道:“此计甚妙。另外,派人密切监视馆驿,一旦找到梁山贼寇的把柄,便立刻动手。”
与此同时,在馆驿内,宋江召集众兄弟商议应对之策。吴用皱着眉头说道:“宋哥哥,高俅等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京城内怕是危机四伏。我们在此人生地不熟,行事必须万分谨慎。”
林冲也说道:“不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派些兄弟暗中打探消息,了解高俅等人的动向,也好早做防备。”
宋江点头同意,随即安排戴宗、燕青等人乔装打扮,混入京城百姓之中,打探消息。
戴宗和燕青出了馆驿,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穿梭。他们来到一家茶馆,刚坐下,便听到邻桌的几个茶客小声议论:“听说了吗?高俅太尉正在四处搜罗梁山贼寇的罪证,准备在他们入京述职时,给他们好看。”
燕青心中一动,悄悄靠近那几个茶客,装作不经意地搭话:“几位老哥,这梁山好汉不是来招安的吗?怎么高俅太尉要对付他们?”
一个茶客看了燕青一眼,见他一脸好奇,便压低声音说道:“哼,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高俅太尉向来与梁山有仇,怎么可能让他们顺顺利利招安。听说啊,他已经联络了不少朝中官员,准备在朝堂上一起弹劾梁山。”
戴宗和燕青对视一眼,心中暗叫不好。他们将听到的消息迅速带回馆驿,告知宋江等人。
宋江脸色凝重,说道:“看来高俅这次是铁了心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必须想出应对之策,绝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
吴用沉思片刻,说道:“既然高俅准备在朝堂上弹劾我们,我们不妨主动出击。一方面,让李纲大人在朝中为我们周旋,争取其他大臣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准备好应对之词,一旦高俅发难,我们便有理有据地反驳。”
梁山众人能否按照吴用的计策,成功化解高俅在朝堂上的弹劾?高俅等人又是否会察觉到梁山的准备,从而改变阴谋?在这充满阴谋与算计的京城中,梁山众人的招安之路究竟还会遭遇哪些意想不到的困境?
第二百四十八章:朝堂风云起,针锋相对
入京述职的日子很快到来,梁山众人在李纲的带领下,身着整齐的服饰,踏入朝堂。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皇帝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审视着下方的梁山众人。
高俅站在朝臣之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阴鸷。待众人行礼完毕,高俅率先出列,手捧一本奏折,高声奏道:“陛下,梁山贼寇虽表面上接受招安,实则狼子野心,意图不轨。臣近日查获诸多证据,证明他们在梁山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罪不容诛!” 说罢,他将奏折递上。
皇帝接过奏折,脸色逐渐阴沉下来。宋江心中一紧,赶忙出列,跪地奏道:“陛下明鉴,高俅所言纯属污蔑!我梁山兄弟在梁山替天行道,从未做过任何伤天害理之事。高俅此举,分明是想破坏招安大计,还望陛下详查。”
吴用也跟着出列,从容说道:“陛下,我等梁山兄弟一心招安,只为能为朝廷效力,保家卫国。高俅却不择手段,妄图诬陷我等,实在居心叵测。”
李纲也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微臣一路与梁山众人接触,深知他们忠义之心。高俅所呈证据,疑点重重,恐是有人蓄意伪造,还请陛下明察。”
朝堂之上,支持高俅和支持梁山的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看着下方争论的众人,心中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