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房间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王侯爷坐在红木椅上,悠闲地品着香茗,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王侯爷好雅兴,不知今日邀郭某前来,有何指教?”郭凌峰推门而入,语气不卑不亢。
王侯爷放下茶杯,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笑容:“郭侯爷年轻有为,老夫早就想与你一叙了。”
郭凌峰微微一笑,在王侯爷对面落座。他知道,今日这醉仙楼之行,并不简单。果不其然,王侯爷话音刚落,房门再次被推开,几位身穿华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鱼贯而入。
“郭侯爷,容老夫为你引荐一番,”王侯爷指着其中一位身穿紫色锦袍,面容威严的男子说道,“这位是当朝丞相,李大人。”
郭凌峰起身,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久闻李大人清正廉明,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李丞相微微点头,算是回应。随后,王侯爷又陆续介绍了其他几位:吏部尚书赵大人,户部侍郎孙大人……这些可都是当朝权贵,平日里难得一见,今日却齐聚于此,郭凌峰心中暗暗猜测着他们的来意。
众人落座后,王侯爷拍了拍手,几名侍女鱼贯而入,奉上香茗点心。
“今日请郭侯爷前来,实则有一桩雅事,”王侯爷率先开口,打破了房间内的沉默,“前些日子听闻郭侯爷赋诗一首,意境非凡,老夫不才,今日想请教一二。”
郭凌峰自然明白,这不过是个由头,真正的目的,恐怕还在后面。他故作谦虚道:“王侯爷过誉了,在下不过是一介武夫,略通文墨而已,今日献丑了。”
说罢,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沉吟片刻,缓缓吟诵道:“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诗并非他原创,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诗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将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座的几位大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听得出这首诗的精妙之处。一时间,房间内赞叹声不绝于耳。
“好诗!好诗啊!”李丞相抚掌称赞,“郭侯爷文武双全,真乃国之栋梁啊!”
郭凌峰谦虚了几句,回到座位上。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茶过三巡,王侯爷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在座众人,缓缓开口道:“今日除了品茶论诗,还有一事……”
他的话音未落,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哦?什么事情,竟然能让王侯爷如此兴致高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鹅黄色衣裙的少女,在一众丫鬟的簇拥下,款款走来……
少女盈盈一笑,步履轻盈地走入房间,如同一阵清风拂过,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正是当今皇后的侄女,周郡主。
“见过郡主。”众人起身行礼,周郡主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郭凌峰身上,带着一丝好奇:“这位想必就是名动京城的郭侯爷吧?久仰大名。”
“郡主谬赞了,在下不过虚名而已。”郭凌峰谦逊地回应道,同时也在打量着这位郡主。只见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一双灵动的眸子顾盼生辉,举手投足间尽显高贵典雅的气质,令人心生好感。
周郡主在王侯爷身旁落座,目光却一直停留在郭凌峰身上:“方才本郡主在门外,恰巧听到郭侯爷吟诗一首,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不知郭侯爷可否再作一首,让本郡主一饱耳福?”
郭凌峰自然不会拒绝,他略作沉吟,便朗声吟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与之前那首婉约的《长干行》风格迥异,更显豪迈大气,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周郡主更是美眸异彩连连,忍不住赞叹道:“好诗!郭侯爷真乃奇才也!”
一旁的郑公子见状,心中有些不悦。他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一直以才华横溢着称,如今却被郭凌峰抢了风头,心中自然不甘。
“郭侯爷这首诗的确不错,只是……”郑公子故作沉吟道,“似乎少了几分新意,不如我们以‘春’为题,即兴赋诗一首,如何?”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附和道:“好!就以‘春’为题,看看谁能拔得头筹!”
郭凌峰自然不会推辞,他微微一笑,目光扫过窗外,只见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淡淡地吟诵道,这句诗并非出自古人,而是他根据现代诗歌的韵律改编而来,简洁明快,却又意境深远。
众人听罢,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好诗!好一个‘万紫千红总是春’!郭侯爷这首诗,可谓是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啊!”李丞相抚掌称赞道。
郑公子脸色铁青,原本想要借机羞辱郭凌峰,没想到反倒成全了他,心中更加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周郡主看向郭凌峰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欣赏,她掩嘴轻笑道:“郭侯爷果然才华横溢,本郡主今日真是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