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峰与赵县令并肩走在田埂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照着两人欣慰的笑容。
“大人高见!”赵县令由衷地赞叹道,“只有让百姓真正意识到河渠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维护的问题。”
“正是如此。”郭凌峰指着田间劳作的百姓们,“你看,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这条河流,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渴望长治久安。”
两人走到正在河边洗衣的李寡妇身旁,郭凌峰亲切地问道:“这位大嫂,你觉得这条新修的河渠怎么样啊?”
李寡妇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些拘谨地回答道:“好,好着呢!有了这条河渠,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旱涝了,庄稼也能有个好收成。”
“是啊,”郭凌峰接着说道,“但这河渠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才能年年岁岁都好用啊!”
“那是自然,”一旁的民工甲放下锄头,接过话茬,“没有这条河,我们哪来的好日子过?维护河渠,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生活!”
郭凌峰欣慰地点点头,他发现百姓们并非没有远见,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于是,他将自己关于建立专业维护队伍和设立维护基金的想法详细地告诉了大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百姓们听完郭凌峰的话,纷纷表示赞同。李寡妇更是拍着胸脯说道:“大人放心,以后我天天都来河边巡视,要是发现哪里坏了,就赶紧告诉你们!”
看到百姓们如此积极踊跃,赵县令也备受鼓舞。他当即表示,会尽快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承诺会将每一笔维护款项都用在刀刃上。
夕阳西下,郭凌峰和赵县令站在河堤上,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只待假以时日,便会开出绚烂的花朵。
“大人,”赵县令转头看向郭凌峰,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您看,我们是不是应该……”
郭凌峰微微一笑,他知道赵县令想说什么,于是轻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