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郭凌峰却毫无睡意。他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田野上空如银盘般的圆月,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傍晚在田埂边看到的景象。
那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水流缓慢,淤泥堆积,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干涸的迹象。他想起白天与老农张山的对话,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对天气的担忧,“今年雨水还算充沛,若是碰上干旱的年份,这水渠里的水,怕是不够用喽……”
传统的灌溉方式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这是他来到这里后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天清晨,郭凌峰就带着几名家丁,拿着锄头、铲子等工具,来到了田间地头。
“郭公子,您这是……”老农张山看到这一幕,疑惑地问道。
“张伯,我想试试新的灌溉方法,看看能不能提高效率,节省水资源。”郭凌峰一边说着,一边向家丁们比划着,“来,大家把水渠拓宽一些,再挖几条分支,这样就能将水引到更远的地方。”
老农张山看着郭凌峰的举动,眉头紧锁,欲言又止。
“张伯,您是不是有什么顾虑?”郭凌峰看出了老人的心思。
张山叹了口气,缓缓说道:“郭公子,您的好意,我们都明白。可是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灌溉方式,您一下子要改,我们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破坏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影响收成啊!”张山说出心中的担忧。
郭凌峰耐心地解释道:“张伯,您放心,我带来的这种灌溉方法,叫做‘水车灌溉’,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还能更均匀地给农田浇水,提高产量呢!”
“水车灌溉?”张山和其他村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脸上满是疑惑。
“对,水车灌溉!”郭凌峰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上面详细地绘制着水车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大家请看,这就是水车……”
郭凌峰详细地讲解着水车的工作原理和优势,村民们听得目瞪口呆,眼中逐渐燃起了一丝希望。
“郭公子,这水车真的有您说的那么神奇吗?”一位村民忍不住问道。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样吧,我们先选一块田做实验,如果效果好,大家再推广,如何?”郭凌峰提议道。
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好,就这么定了!”郭凌峰说着,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张伯,麻烦您帮我找几个木匠来,我们一起打造这改变命运的水车!”张山听完郭凌峰的话,浑浊的老眼闪着光,他用力拍了拍郭凌峰的肩膀,“好!好小子,有魄力!我这就去找村里的木匠,让他们加紧时间,务必尽快把这水车给造出来!”说罢,他便步履匆匆地朝村里走去。
消息传到镇上的农官刘青耳中,他立刻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刘青年轻时也曾幻想过做出一番改变,只是多年来受困于现实,锐气磨损了不少。如今看到郭凌峰雷厉风行的作风,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郭公子,这件事我已经听说了,您真是造福一方百姓啊!”刘青激动地说道,“需要什么材料、人手,您尽管开口,我一定全力支持!”
郭凌峰笑着拱手道:“那就多谢刘大人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项新技术持乐观态度。村妇赵六站在田埂边,看着郭凌峰和刘青等人忙碌的身影,眉头紧锁,一脸担忧地向身边的张山问道:“张大哥,这水车真的有那么好用吗?我看这东西结构复杂,造价肯定不便宜,而且操作起来也麻烦,到时候别费了力气,还耽误了农时啊!”
张山理解赵六的担忧,毕竟农民靠天吃饭,任何一点风险都可能导致颗粒无收,于是安慰道:“赵六妹子,你别担心,郭公子说了,这水车不仅效率高,还能节省人力,等建成之后,你家的田也能多分到水呢!”
“话虽如此,可我还是觉得心里没底……”赵六叹了口气,望着田野,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一切准备就绪,木匠们在郭凌峰的指导下开始建造水车。几根粗壮的木桩被深深地打入地下,作为水车的支架,齿轮、木板等部件也在工匠们灵巧的双手下逐渐成型。村民们每天都会聚集在田边,好奇地观望着这个庞然大物,议论纷纷。
“这水车真的能像郭公子说的那样,把水引到高处吗?”
“我看悬,这木头做的东西,能有多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