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峰手中的册子,记录着他在这个时代建立起来的关系网。这些人或与他有过几面之缘,或曾受过他的恩惠,是他能想到的最后的希望。
次日清晨,郭凌峰便带着几名亲信,踏上了拜访之路。他所拜访的第一个人,便是当地有名的富商——赵员外。赵员外早年经商时曾得郭凌峰指点,赚得盆满钵满,对郭凌峰一直心存感激。
听闻郭凌峰是为了修建水渠而筹集资金,赵员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郭公子为民谋福,老朽怎能袖手旁观?说吧,需要多少银两?”
郭凌峰也不矫情,将所需的数目如实相告。赵员外听罢,当即唤来管家,从账房中取出一半的银两交给郭凌峰,并承诺剩下的部分会尽快筹集。
有了赵员外的支持,郭凌峰信心倍增,他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其他几位乡绅富商,在他的游说和承诺下,筹集到了一部分资金。
资金的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工期延误的压力依然巨大。郭凌峰深知,必须想办法提高工程效率。他找到水利专家孙淼,向他详细询问了工程的进展和遇到的难题。
孙淼指着图纸上一处河段说道:“郭公子,这段河床地势复杂,如果按照原计划开凿,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发生坍塌。”
郭凌峰眉头紧锁,“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是好?”
孙淼沉思片刻,指着图纸上的另一处说道:“我们可以将这段河道稍微改动,从这里绕行,虽然会增加一部分工程量,但能避开复杂的地质,节省不少时间和成本。”
郭凌峰眼前一亮,当即拍板决定:“好!就按孙先生说的办!”
消息传到工地上,民工们议论纷纷,有人担心工程量加大,有人质疑方案的可行性。郭凌峰召集所有工人,向他们详细解释了改动方案的好处,并承诺会给大家提高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