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亮召集了刘胜、宋刚、郭地平、李德发四人围在一起在那倒腾着延绳,有些缺鱼钩的线需要重新补上钩。
现在的延绳太长了,如今收活鲜,甲板船舷两侧都被铁笼占据,他们再也不能像起初收鲅鱼时那样放到甲板上了。
我让李明亮他们买了十几个圆形竹筐。
小时候见过大爹他们倒弄延绳,便教着他们在筐沿绑上一圈的泡沫。
这种泡沫的颗粒很密实,不容易散,能够很轻松的夹住鱼线。
一筐差不多正好能装百十把鱼钩,装了满满当当八筐。
鱼钩缺的看来不多,几人不到十分钟就搞好了。
紧接着就开始忙活挂鱼食。
现在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用生产船的那些鱼食了,而是研究尝试用不同的小杂鱼鱼肉来当饵料。
每两筐钩换一种鱼食,这样就能确定哪种饵料上鱼最多。
实验了几次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原先所用的鱼食虽然钓鱼也可以,但是钓到的多是鳗鱼。
想要钓到大鸦片,大黄鱼,等价值更高的鱼,就要用别的饵料了。
不多时王明远与周叔也过去帮忙了,七个人只用了一刻钟就挂好了所有鱼食。
上次朱升给出的大黄鱼价格是45块,这个价格超出了我的预料。
没想到他会给这么高的价格。
结果我让王战打听来的市场价格是60块,瞬间感觉给我的价格也不那么香了。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感觉满足就行了,毕竟这活鲜也有死亡率的,小贩们也要挣钱,谁会白忙活呢!
上次卖的货大家每人分了2350块,手头有钱后,我见他们都大包小包的往船上买吃食。
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也替他们高兴。
有钱才能改善生活,之前可没见他们大包小包的买。
这时单边带里传来号呼叫家里的声音,没喊几声老爸就接了起来。
我听到刘叔给老爸报的收货斤重数,很不错和上次大差不差。
只要顺利回港卸完货,这趟的收益又是过百万。
现在就看自己这一趟能不能顺顺利利的收满货回港了。
我也考虑过二姨夫说过的话,他分析的也对。
今年秋天大批增加的钓鳗鱼的生产船与收鲜船,肯定会导致价格大战。
到时可能三船货或者四船货都抵不了现在一船货的收益。
虽然我们收的是大个头的鳗鱼,但到时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目前也无法预料。
只能走着看了。
到时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就只能靠着堆量了。
大渔船在这时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40米的渔船装货量至少是目前这条船的两到三倍。
目前这两条船也不卖,继续保留着。
秋天的时候两条船去收拖网船,两条船去收鳗鱼。
大船的航速快,就来回搞运输。
这样海上始终保留两条船收货。
刘叔与我爸聊完后,我拿起单边带话筒问我爸有关买船的事打听的怎么样了。
在买船的这件事上老爸一直主张优先买北方船厂建造的船。
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总觉得北方建造的船质量比较好,钢板厚。
老爸说他先是打听了他曾经所在的渔业公司。
那边前年处理了两条43米的船,就是年头有些长,差不多有十二、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