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安安静静地睁着纯净的眸子望着他们。
夫妇俩小心翼翼地将女婴从鱼篓中抱出。
他们解开女婴身上交错缠裹的黑色水草,没发现什么伤。
夫妇俩正要松口气,丈夫就突然惊叫了一声。
妻子低头看去,看见女婴白嫩的颈侧,赫然生长着人类不会拥有的鳃状赘生物!
它们如同天生的鳞片,随着婴儿的呼吸节奏规律起伏。
夫妇俩面露难色。
他们踌躇地抱着女婴,在原地商量了一会儿。
最后,夫妇俩看着这个不哭不闹,过分乖巧的女婴,心软了。
成婚后一直没有孩子的他们决心收养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哪怕后来发现这个孩子天生口不能言,他们也没有抛弃她,尽他们所能地抚养着格蕾丝。
自这天起,不知为何,小渔村的收成竟一日日地好了起来。
渔民们不论什么时候出海,都能够带回满满一船的渔获。
村子里,不理解夫妇俩为何会在自己都过得如此艰难的时期还要执意收养一个来路不明孩子的人们悟了。
这哪里是累赘,这是分明就是海神大人的赐福啊!
自认为窥得真相的人们开始口口相传,说是女婴为渔村驱散了灾难。
她是海神大人给渔村的珍贵赐福。
这个孩子理应成为整个渔村的“神女”!
一开始还不认同老人们想法的年轻一辈在体会到有“神女”存在加福的满满收成后,也改口认可了对方的“神女”之名。
但因为这位“神女”天生有缺陷,口不能言,表面十分崇敬“神女”之名的人们私底下还是会小声议论这点。
在他们看来,“神女”方方面面都应该是绝对完美的才对。
为什么他们村子的这位“神女”居然是个哑女呢?
村民们一边崇敬着“神女”,一边又质疑着“神女”。
村子里的微妙态度,也影响到了日渐长大的女孩。
她因不会说话和颈侧类的鳃状赘,从小便被同龄人孤立。
大人们的态度也是不近不远,不亲不疏,许多时候都是远远观望。
女孩好像被渔村接纳了,但又好像没有,一直游离在人群之外。
她成为了人们眼里的“怪胎”。
将女孩与人群联系起来的养父母常常安慰她,不会开口也没关系。只要能干活,能下海捕鱼,纵然以后他们不在了,女孩也可以一个人好好地活下去。
看着温柔为她擦去泪水的养母布满岁月痕迹的面庞,女孩压下心底的难过,乖巧地点头,怀揣着那一丝渺小的,想要被村子的大家真正接纳的期待,相信了。
直到女孩19岁那年,小渔村的海岸边,又开始出现大量搁浅死亡的鱼群。
它们堆积在海边,鱼身已经腐烂、发臭,无法再使用,连靠近海滩,对人们的感官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折磨。
备受煎熬的人们后知后觉的想起了少女,他们村的“神女”。
他们不顾少女养父母的阻拦,将少女推上供奉的信仰高台,为她献上他们能拿得出的最好供品,为她献上美丽的衣裙,跪拜“神女”、祈求“神女”让这场灾难结束。
被鲜花、信仰、供奉环绕的少女不知所措地看着不停跪拜他的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