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衡原也没指望这几个小丫头能回什么,探春能给自己做双鞋,那都是意外之喜了。
接过来当即试了试,大小倒正合适,笑道:
“三丫头有心了。”
绿衣此时也笑嘻嘻的凑过来,从袖子里掏出那个香包来:
“林姑娘说谢谢公子的琴儿,给公子亲手做了这个香包,叫我带来,还送了我一根镯子来的。”
绿衣故意把那个“琴”字音拖得老长。
林思衡也笑呵呵的接过那香包,亲手挂在腰带上,站在镜子前头瞧来瞧去,时不时还调整一下位置,只觉得黛玉手艺愈发精湛,正合自己玉树临风的气质。
三个丫头眼见自家这位主子一副臭美的模样,一个个低头暗笑不已。
...
过了年关,热闹一阵,京里渐渐又起了一股紧张的气氛。
残冬还未褪去,渐渐就已有各地的士子,从天南海北往京师里赶来。
国朝每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就在今年农历二月。
林思衡也难得的紧张起来,开始闭门不出,低头去啃“三年春闱五年模拟。”
与秋闱和乡试不同,春闱题目的难度无疑更高,也更正规,到了这一步,反而又没有什么截搭题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了。
只是题目所要求的视野更加宽广,答题的细节要求更加深入,也更加贴合实际。
能一路考到这里,来应试的举子们无疑都是基本功极扎实的人物,因此春闱要求死记硬背的题目反而不多,更偏向于主观论述。
这无疑将林思衡的优势大大削弱,自己虽有远迈今人的视野,但能不能与实际相结合,说得有理有据。
其实他这些年里,说白了也就是在慢慢摸索这件事,至今也谈不上有一个结论。
既有超脱常人的记忆力,林思衡又快速啃完一遍四书五经和各种经义集注。
旋即开始以自己如今的见识和视野,来尝试剖析这个老大帝国,一点点开始深挖这个帝国深处的顽疾,倘若一时有什么不能看得分明,便书信一封去扬州,求教自己的老师。
林如海也知林思衡春闱将近,但有所问,果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连一些涉及盐禁之事,也不像之前那样瞒他。
林如海早前在京中的宅子,在他下扬州时就发卖了,这年头出一趟门,总是费时费力的。
林如海南下扬州,归期不定,京中置产于他无用。
他身负重任南下,若果真有一日再回京师,也必是盐法改革初见成效的时候了。
有此大功,自然加官进爵,朝廷赐宅。
如今看来,只怕一时难有这一日了。
以往倒没顾得上这桩事,叫边城细细打听了林家老宅的位置,使了些溢价,收购回来。
又吩咐边城开始在城中置业,就在这居德坊里购了一处三进大院,离荣宁街倒近的很,隔着半里地。
再寻着京中几处富饶繁荣之地,添置几处别院。
若春闱顺利,自己有了官身,到时候再住在贾府,就不太合适了。
将居德坊中那处院落,定做日后一段时间长居之所,提了几点要求,打发边城去安排装修。
内外事务暂托边城兄妹打理,自己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黛玉和其余几位姐妹,也都知道林思衡春闱将近,这些时日都约好不来打扰他。
只绿衣每日里过去时,免不了被她唠叨几句“要好好照顾你家公子”“不要叫他太废神,伤了身子骨”一类的。
一时倒有几分昔年贾敏的风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