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对一乡间的老学究而言,大抵这三题都是一样重要。
但对于真正在朝堂上理政的官员们来说,前两题加起来也未必够第三题的分量。
既想明了这些,林思衡便有了几分把握:
第一题强调儒家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要依据,崇朱扬孔也就是了。
第二题:前明皇帝到底怎样其实都是次要的,只记着别忘了给当今皇帝歌功颂德才是要紧。
第三题才叫林思衡略有些头痛,若说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莫过于搞土改。
只是这玩意是万万写不得的,现在写上去,今晚他就可以带着黛玉和晴雯他们去流亡天涯了。
况且没有一支成熟坚定的队伍,想搞土改本身也是自掘坟墓。
真正想要解决这种现实问题,必是要从当权者手里抢食吃。
然而讽刺的是,偏偏阅卷的就是这些当权者。
所以这些得罪人的话是万万说不得,也只得套了些空头理论,蜻蜓点水一番也就罢了。
先在稿纸上写完一遍,又细细检查有无错漏忌讳,再誊写到卷子上,如此折腾一番下来,倒也过了未时。
申时,贡院敲响最后一遍钟,考生停笔,开始收卷弥封。
钟声一响,贡院里便已传出几声哀切的悲泣。
林思衡快步走出考场,回身再朝贡院望去,不断有考生从里头出来。
有人哭得浑身发软,被衙役拖出来;有人如丧考妣;有人神情麻木,有人意气风发。
经此一遭,便是林思衡,一时也觉得有些疲惫。
祥子早早就在贡院门口等着,见林思衡出来,忙上前接过那一大堆行李,跟在林思衡身后,折返回贾府去。
...
回了贾府小院,林思衡还准备洗漱休憩一番,却见小院里早等着一大堆人:
黛玉,宝钗,三春,鸳鸯,平儿,贾兰竟都在这里等着,甚至宝玉都在这里。
不过林思衡不用想也知道,这厮必不是为自己来的。
众人见他回来,一齐都迎上来,黛玉最为急切,也顾不得矜持不矜持的了,忙开口问道:
“如何?可有把握?”
林思衡难得见黛玉这样急切,一时又起了促狭的心思,故意抬头望天,长叹了一口气,神情显得有些萧索。
黛玉见此,只道今科无望了。其余众人一时脸上也难免有些气馁之色。
黛玉怕师兄一时折了心性,忙安慰道:
“便是今科不能得中,也无妨的,师兄才十五六的年纪,别说再过三年,三十年也来得及。”
林思衡见黛玉也有点“口不择言”,心知要是逗得狠了,自己只怕是免不了又挨一通粉拳。
赶紧见好就收,故作诧异道:
“师妹这话怎么说的,我方才是在想,十六岁高中,好像也不是本朝最年轻的了,一想到这样的风头叫别人出了去,就叫我有些难过。
我还当师妹能知我心思,怎么师妹竟误会了不成?”
这话一出,众人便知林思衡方才是在作怪,此番竟是十拿九稳了。一时也顾不得声讨林思衡,众人皆喜笑颜开,不胜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