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写完啦!数据要比第一卷的时候好一些,至少每天的稿费差不多的够一日三餐了。
这个月新来的读者朋友多了些,因此挨的骂也多了些,或者说是多不少。(汗颜)
其实大家每天的评论我都有在看,自己也总结了一下,也算是给自己长个教训吧...
目前被人骂的最狠的地方,大概有几处,与大家略作探讨:
第一就是不够爽:
有关与这一点,其实也没有好解释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确实写不出来那种“酣畅淋漓”的爽文来,我代入不了,(捂脸)。
这本书开书的时候,其实我有考虑过要不要给主角加个系统或者什么别的金手指一类的,但我考虑很久,还是放弃了,因为我自己目前无法想象出一个人有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更无法去写了。
大概也是因为笔者本人上了年纪,已经是个很现实的土狗了吧(叹气)。
对于笔者本人而言,能穿越,其实就已经很爽了。(苦涩)
第二,是开头那条干旱期间还有水的大河:
emmm...,这个其实只有一句话,干旱的本质,并不是就没有水了,而是水“不够用”了。
旱灾主要是由于气候干旱,雨水减少,蒸腾量上升,雨水灌溉不足,引发的大面积粮食减产,这种时候虽然大河河道里有水,但失去自然调节手段的时候,仅仅依靠人力来取水灌溉作物,只能是杯水车薪。
这个其实在第一章就已经写了:
“黄河水道淤堵,渭河几近断流,泾河、嘉临江、汉江丹江水道枯竭。”
毕竟沙漠都还有绿洲呢...
第三,是有很多读者认为主角“太怂”,被几个人贩子随意拿捏,不能团结其他孩童反抗。
这里有几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主角初来世界,身体年龄其实才只有九岁,别说反杀,逃跑都没戏。
在人贩子的有意控制下,主角每日获取的食物受限(三人一个窝窝头),体力,耐力,皆受限制,身边其他小孩可不可靠?会不会有人告密?这都是问题。就连边城,主角也是在看见他玩命保护自己妹妹的场面后,才敢尝试去接触拉拢。
以主角当时所处环境来看,他必须要谨小慎微,体力不足,耐力不足,信任不足,没有武器,回回出门还有人盯着,主角没有什么金手指可言,稍有不慎是真会没命的。
你可以当着人贩子的面可以采集食物,你没有办法当着他的面挖陷阱...,而且体能也不足以支撑。
第四:秀珠之死
实际上来讲,秀珠只是苦难的一个缩影,天灾年月,死伤的又岂止一个秀珠。
为这个角色,笔者正经挨了不少人身攻击啊...
对于书中的主角而言,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先到扬州,再伺机反抗,主角当时作为一个孩童,是无法一个人在天灾年月走过上千里路的,抵达扬州就是他的根本目的。
在到扬州之前,他本来就不打算做什么。又如何能预料到一场洛水边突如其来的变故呢...
而且带着几个没有信任基础,饿得走路都打晃的孩童,就想已武力反抗持刀的人贩子,这个说句难听点的,本身也是瞎扯淡,除非主角有个不讲道理的系统什么的。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主角这时候强出头的唯一下场就是连同自己,在拉上其他几个孩童,一起成为人贩子下一餐碗里的肉。因此也只得先竭力获取人贩子的信任,降低人贩子对他的提防,以后才能勉强有些可乘之机。
(当然,目前来看读者大大们对这种情节接受程度不高,后面我会注意。)
第五:林如海收徒收得太草率
对于这一出而言,主角的表现只能占两分,林如海自己的意向可能有一分,剩下七分,其实都是来自贾敏的“恩惠”。
对于当时林如海和主角所处的身份地位来看,林如海其实真的可以不用太在乎主角“身份不明,杀人贩子”等一些负面因素,只要他愿意,以林如海的身份,这只能算是小事。
甚至主角是人是鬼那都是次要的,贾敏丧子不到一年,只要贾敏能得慰藉,此时对于林如海而言,那不过添双筷子吃饭罢了,就是林思衡以后不争气,大不了就养在家里“承欢膝下”也可,都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
就算主角日后真的“黑化”,林如海此时也绝对应该有日后能“清理门户”的自信,归根结底,主角当时看起来,也就是个小孩子罢了,林如海再怎么样,也还不至于就此起什么忌惮的心思。
而从阴暗现实一点的角度去想,那随同的几个孩子,其实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把柄”,尽管林如海没必要这么做,但有这些人在,林如海就可以认为随时能“拿捏”得住主角。
说到底,从一开始对于林如海自身而言,他收不收徒其实可有可无,真正叫他决心收徒的,其实就是贾敏那句“真像啊..”。
对于林如海而言,他今天收下这个弟子,只要能对贾敏有所宽慰,那就够了,其他那都是顺带的...
他这个徒弟,一开始就是为贾敏收的。
第六:贾敏之死
这个地方挨的骂就多了...,尤其是在主角“学医”的情况下。
贾敏的结局,连我自己也考虑了好几天,贾敏活着,毫无疑问,皆大欢喜,大家都高兴,但我最终也还是没有这样去写。
贾敏的死因是“药石无医”,也就是在那种社会环境下的“绝症”,主角学医,文中明说了,也只是无能为力之下的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从头到尾我其实也没有说主角的医术有多好。
或者说,当时的主角其实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压根也谈不上什么医术。
倘若主角看了些医书,就能胜过那些积年行医的名医,那这个挂就有点太大了。
本书中的设定是贾敏遭了盐商的暗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红楼原文中,贾敏之死就只有“病逝”二字,古人冬季天寒,感染风寒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主角一开始是没有理由直接就去怀疑胡大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