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不如你也出点钱,我们两个搭个伙?”
高大犹豫片刻最终点点头,二人提着刀直奔伙房。
……
高俅今天上朝去了,如今正值阳春三月中下旬,朝堂上的议题是今年是否要举行春猎。
赵佶是文艺皇帝,琴棋书画他样样精通,打猎虽然也算是一种娱乐活动,但他的兴趣并不是很大,不是他不喜欢玩,而是有别的原因。
狩猎在不同的季节叫法也不同。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
皇帝参加狩猎的规模人数小至几千人,多至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几千人的规模肯定是皇帝喜欢打猎,而且还经常去打猎。属于娱乐活动。
而几万人的规模就不是单纯的娱乐了,那相当于一次阅兵典礼,也是一次在边境组织的军事演习。
目的是彰显国家军队的强盛姿态。作为军事上的备战回应,以及针锋相对的强硬威慑。这种狩猎千里迢迢的不说,而且还可能会有危险,赵佶自然不喜。
宋朝秉承“偃武修文”,皇帝组织狩猎的次数在逐代减少。
有些皇帝确实是不喜戈猎,再加上大臣的反对,猎狩从一年几次到几年一次,再到一任一次。
早在前几代皇帝时甚至还取消了皇家猎场用地,那些被圈禁起来的土地也发放给百姓耕用了,赵佶就是想搞小规模娱乐型打猎,都没个正经地方。
朝堂内,一个礼部的官员启奏道:“禀官家,春猎已有多年未曾举办,此举关乎国运,还请官家三思。”
赵佶闻言眉头微皱,这些个大臣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危、黎民社稷、关乎国运来说事。
他觉得这既是危言耸听也是从侧面质疑他不会治国,‘以前你们不是吵着嚷着反对吗?现在又跳出来说我的不是了。’
“卿何出此言?”
“官家,春猎寓意深远。古语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猎既是祭祀天地、祈求丰收之举,也是锻炼士卒、彰显国威之机。官家近十年未曾举办春猎,恐有损圣誉。”
中书省的右正言官员道:“官家,春猎虽能展示国威,但也极易成为敌对势力刺探我国军力之机。且春猎耗费巨大,从筹备到实施,所需人力物力无数,百姓负担沉重。实为华而不实,实属劳民伤财之举。”
门下省的左谏言官员出班道:“官家,春猎乃祖宗家法,不可废弃。春猎期间,官家可亲自检阅军队,选拔将才,以固国本。再者,春猎之地,多为百姓耕作之所,官家亲临,也能体察民情,岂不美哉?”
一时间那些儒官纷纷出来谏言。
赵佶摆摆手制止道:“好了,都静一静。蔡太师觉得如何?”
蔡京道:“官家,春猎不仅能彰显国威,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官家可借此机会猎于近郊,彼时邀请各国使臣一同参与,共赏我国风采。此举既可巩固邦交,又能展现官家文治武功,一举数得。”
赵佶是一个生活精致的贵族,他长于书画、追求艺术玩乐,好面子图享受。近郊春猎没危险还是项不错的娱乐活动,他在心底是赞同的。
御侍中丞王黼眼看大局已定,忙出班道:“官家,春猎为古礼,但您的安危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边疆不稳,时有盗贼作乱,春猎期间官家亲临野外……还请官家调军布置严密防护措施。”
赵佶满意的点点头,“众卿言之有理。既如此,便依卿等之言,今年春猎七日后举行。”
最终春猎规格定为侍卫亲军五千人马随行保护,调拨城外禁军两万人做为外围防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