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试,府试,府试要到本县的上级州或府参加。由知州或知府主持。
第三试,院试,这三次考试可以简单理解为县级、市级和省级。
三次考试合称为童试,三次都考过就是有功名在身人了,称之为秀才!
秀才只是一个荣誉头衔,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可免除部分徭役和赋税,有公事可以禀见知县,家里可以雇佣三名以下的仆人,还有其它几种小特权,但秀才是不具备做官资格的,想当官还要继续考试!
科举第二级,乡试,乡试在秋天举办又称秋闱,依然属于省试,只不过这次的主考官是由皇帝委派到各地的。
通过的这次考试的就是举人了,举人的录取率非常低,各州府每次也只有几十人可以上榜。
好在举人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但需要被某个官员举荐,要么花钱,要么有名声。
其实就算被成功推举一般也是担任一些不起眼的官职,能担任县丞、主簿这类副手官职都算好运的。
举人并不容易出头,没钱没势也没名声的举人,被泯然于众的大有人在。
为了糊口他们可能会把自己的一些权益挂靠在富商名下,或者直接帮富商做事,想有好的出路,还要继续参加科考。
科举第三级,会试,在春天举办又称春闱,也称进京赶考,全国举人汇聚京都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通过的考生称为贡士。
这一级考试是考生最后一次身份跃迁的机会,也是科举之路上最有含金量的一道关卡,称之为鲤鱼跃龙门也不为过。
贡士的收取率更低,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科举,每次只录取三百多人。
考中贡士的人前途光明,未来都是朝廷的官员,皇帝为了增加与他们的羁绊,这些才子们会在皇宫内见到皇帝本人,他们还需参加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的附加考:殿试。
殿试结束后,皇帝会授予这些才子们“天子门生”的头衔,赐进士身份!
殿试由皇帝临时出题,皇帝可能以自己的近忧远虑为题,能最有效帮他解决眼下困难的就是状元。
皇帝也可能以自己感兴趣的事为题,那答题最符合他心意的就是状元,这也是历届状元都会被皇帝看中的原因。
殿试作为附加级,不在三级考试之内,是因为殿试不会淘汰考生。
就算查出考生身份有问题的,查出之前考试有作弊现象的,或在答题中有大逆不道言论的,也不是淘汰,而是定罪!
你是不是以为到这就结束了?就可以当官了?不,还不行!
除了两三个能帮皇帝解决他眼下难题的,会被直接任命去做事,或者答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会留在宫廷谋个差事,最常见的职务就是起居郎!
其余人还要进入翰林院接受为期两年的思想改造和忠诚度培训,之后他们会参加最后一次考试:关试!
关试是上岗资格考试,考察进士的身、书、言、判,四项都合格后还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间他们会到朝廷的某个部门从底层做起。
等待有合适的职位空缺时,就可以走马上任了,有的留在朝廷任用,有的被下派到地方当知县。
运气差的只能当个县丞,运气更差的没有合适的职位,那他们只能继续等着。
不过那时已经吃上皇粮了,俸禄相当于县丞,倒也不用太慌就是。
柳万诚就是五年前那一批参加过殿试的三百多人之一,他是见过皇帝的。
像他这样走正常程序赴任的官员,最初大多不会为祸一方。毕竟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经过了两三年的思想改造,也不是白给的。
如今朝廷大权在几个奸臣手中,朝堂内部腐败,结党营私,也许用不了几年的腐蚀或者在地方待久了有一部分人的胆子就大起来了,最终变的为富不仁也犹未可知。
柳万诚把缴获的钱财交给高世德处理,也是有一点小心思的,若是他一心为公,大可将全部财物封存上缴国库。
可那样他势必会得罪想捞点好处的大小官员,他以后在清河县会被孤立,做事也会受到多方掣肘!
况且他也不知道高世德是什么意思,若是得罪这位大爷,那也不用考虑以后了。
毕竟高俅如果想收拾一个知县,随便给他的上级施加点压力,他就会被下面的人架空权力。
若高俅再随便找个尸位素餐的理由弹劾他,那他只能丢掉乌纱帽。
若是高俅再狠一点,那他唯有踏上流放之路了。
高世德看了看柳万诚递过来的账目总结,钱财合计约四十多万两,土地约五万亩,店铺二十八间。
如果全部折合成银子一百万两都是有的。
高世德心中想道:‘怪不得无论电视还是小说里都说抄家来钱快!’
这一百多万两是很多商贾辛苦几代积攒的钱财,他们被王有财联合黑风山匪寇弄得家破人亡,又经过步修明的掩护强行霸占,现在这些钱财聚集在一起,肯定多啊。
清河县每年上缴国库的赋税只有六万两银子左右,而柳万诚的月俸更是只有五十两。
柳万诚要是想凭自己如今的俸禄攒下这么多钱至少需要两千年,钱太多了,他确实也不敢擅自做主。
高世德吩咐道:“陆谦,你让柳万诚将清河县的几个高官都请过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