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货,你们中了那孙老头的诡计了。”五王爷只是稍微一思索,就瞬间明白了孙启智的用意。
要不他敢挑事密谋造反呢,没那二两脑浆他造个鸡的反.
早就被揪出来被宗正寺剥去身份,流放岭南了。
“啊?请五王爷明示。”左谦此刻还一脸懵圈。
这老小子还以为是自己这一群人,给孙启智来了个下马威,让他知道了一下什么是团结的力量。
没想到无意间暴露了他们是团伙的事实。
而孙启智这老狐狸,顺势就借着他们的手,把秦朗送上了解元之位。
这些蠢人还不自知,简直愚蠢透顶。
五王爷都有些怀疑,自己选的这些猪队友,真的能把自己送到那个位置吗?
别最后把自己送宗正寺去了。
早知道是这样一群没得脑子的蠢货,我找他们干嘛呢。
五王爷竟然微微有些后悔,不过现在是骑虎难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秦朗,秦朗,秦朗。这名字听着好耳熟啊,我好似在什么地方听过。”
五王爷在嘴里反复琢磨这个名字忽然道。
“他还能入王爷的耳?”左谦也算惊讶。
不过一个解元而已,就算是东京的解元,对上层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的。
怎么能对王爷留有印象。
“你别说话,我捋捋记忆,是哪听过来着?”五王爷陷入沉思。
少顷,他倏然抬头。
“亳州报功使,秦朗,在御书房陈述亳州捷报,时长一个时辰零三刻,为历年汇禀时长之最。”
五王爷扶着额头说出自己对秦朗的记忆,赵恒身边当然还有他的人。
核心的当然已经拔的差不多了,但这些不算秘密的事情探听来毫不费力。
“这?可能是巧合吧?下班看不到关联啊?”左谦疑惑挠头。
“哼,怪不得孙启智说你只能止步于侍郎,这脑子,当侍郎都是多的。”
五王爷一脸嗤笑的看着左谦。
左谦被说的脸上满是羞怒。
“请五王爷明示。”他梗着脖子怒道。
“这孙启智和官家都看好的人,那是一般人?
此子有问题,有大问题,你知道官家对他的赏赐是什么吗?”
五王爷摩挲着自己的玉扳指淡淡的道。
“什么?”左谦还真不知道,他贵为侍郎,才不在乎一个小小解元的消息。
“士子楷模!”五王爷悄然道。
“什么?”这四个字的含金量,直骇的左谦瞪大了眼睛。
他要有官家御批这四个字,哪能官场蹉跎浮沉半辈子还只是个侍郎。
“这秦朗,几岁?”五王爷忽然道。
作为科举副考的左谦,当然是知道秦朗年岁籍贯的。
“今年该十六了。”左谦回答道,这该死的虚岁,还按他们老家的习俗,虚了两岁。
就是左谦这波神助攻,让五王爷对秦朗的警惕大大降低。
最后功败垂成时高呼,左谦误我啊,让一旁的人摸不着头脑。
虽然和自己怀疑那人年岁上对不上,但五王爷心中是依旧觉得这秦朗有问题。
“这秦朗的身份存疑,你给我多注意注意他。”五王爷语重心长的嘱咐道。
“怎么注意,那孙启智咬死要拿掉我们,下官有心无力啊。”左谦苦笑。
这回答又换回了五王爷满脸的黑线,不是,我请问,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当上侍郎的?
真的有一点政治嗅觉吗??或者真的有带脑子来上朝了吗?
五王爷无奈,赵恒发疯般清理了几次,他手里人不多,将就用吧。
“这孙尚书也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这便宜行事那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挑选和安排肯定到最后选折中的办法。
一半一半吧,我给你一个席位,你到时候就给我盯死秦朗就行。”
五王爷心累的解释道,这人当真值得自己再花代价拉拢吗?
“您这么说,下官就懂了,明白,盯死秦朗,看他有没有什么问题。”左谦恍然大悟。
朝堂上的闹剧也差不多到收尾的时候了,预料和五王爷猜测不远。
不过孙启智喷人的实力确实强大。
原本五王爷猜测的一半一半,硬生生被他喷成了七三开。
他选7个,
其余的由政事堂推荐。
“还得是孙启智啊,这种人才怎么不能为我所用。”五王爷叹息道。
看着得了承诺在一旁嗞着牙傻乐的左谦,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五王爷第一次感觉到了人在智商上的参差,竟然如此明显。
争来七个席位,孙启智实际上也是挺爽的。
这能证明可以照拂八成学子,让他们公平应试。
他原本是想争来一两个席位就行,让黑幕不那么明显,让普通学子也能被照拂就行。
这波实际上大大的超出了孙启智预期了。
两次的合理尝试,让尝到甜头的孙启智,在人间嘴炮这一路上越走越远。
秦朗自然是不知道朝堂上的这些事情,他一个散官阶,小小的七品通直郎远不够朝会的品级。
所以此刻的他还是淡定的在家温书,完全不知道朝堂因为他而吵翻天了。
原本按照孙启智圆滑的样子看来,他肯定不会对副考人员有太多的插手。
无非是秦朗的一席话,激活了孙启智沉寂已久的中二之魂。
孙启智可不是水太凉居士,文人的气结他是拉满的,知错就改才符合他的认知。
不管阻力有多大,他都敢改,无非赌上项上人头。
孙启智一颗赤诚之心从未更改过,要不然,他担任吏部尚书这么久,官员任命这块越来越务实。
他只是表面变的圆滑,实则内心还是有方正的。
不过是秦朗把他内心的方正勾出来了,让他显化在了表面,真正做回了自己。
在秦朗把自己所学又重新整理一遍之际,会试要开始了。
最近秦朗温书学的太疯,连一向爱学习的文青秦思妙,都觉得有些厌烦了。
每天泡在书房,让她觉得有些恹恹的。
还好也有孙芷兰陪着,时不时还能和孙芷兰说说悄悄话,解解闷。
收益最大的反而是秦朗的小书童,秦旭。
这小子原本只是粗通文墨,现在在秦朗每日的熏陶下,也能做上半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