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秦朗是出身商贾,还是他的个人身份如何低微。
可既然自家已经选作他为姑爷,就万不可做出眼皮上翻平白惹人厌的举动。
孙启智的大儿子也回来了,孙芷兰只有一个哥哥,是在京畿道任知府。
非休沐时间知府离任可是要提前给官家递假条的。
虽然官家也不一定看,但流程是要走的。
然后政事堂议过之后才会给假或者驳回。
最终请假的公文才能被批准。
所以孙启智早就给儿子嘱咐过日子。
坐高位而平等对人,孙家的家风确实不同于一般权贵。
这可能与孙启智发迹于寒门有莫大的关系,而且这种难能可贵的气质能维持几代,也尚未可知。
不过眼下孙家属实是让人喜欢哪能杞人忧天以后的事呢。
到孙家,秦朗翻身下马,孙家此时中门大开,给足了秦朗一行人的面子。
孙府的仆人丫鬟也都一身新衣。
三十余岁的大舅哥,正站在门口等着秦家一行人。
秦朗上前忙拱手道:“大哥好。”
“进门,进门。”孙若海笑着道。
看到秦楼和王娴下马车,孙若海更是急急迎了上去,做足了姿态道。
“伯父伯母,里面请。”
秦楼和王娴也是微笑点头示意,没走两步路,孙启智也带着他的夫人迎了出来。
这都是对自家姑爷的重视,实际上更是对自家女儿的重视。
“亲家翁,有失远迎啊。”孙启智笑着道。
还未来的及商谈定婚的事宜,这边孙启智已经亲家翁喊上了,这让秦楼夫妇压力骤减。
路过秦朗是看都没看他一眼,看来还是生前两天劝这小子,这小子蛮不在乎的气。
秦朗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手里拎着秦旭递来的两坛酒愣在原地。
秦思妙自来熟,直接就去了后院,找孙芷兰玩去了。
她也没少来孙家串门,根本没人拦他。
孙启智如此做派让秦楼和王娴心下都是一松。
本就是自家‘高攀’,孙家的态度可好可坏,自家都得兜着。
可孙启智把姿态放低,让秦家更加受宠若惊。
自然对孙启智愈发的恭敬客气。
这就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
孙启智把一行人引到客厅就坐,两人就开始攀谈起来。
秦楼一直在说着自己创业时遇到的风土人情,各种奇异见闻。
而孙启智也不冷场,自己为官多年,各种奇闻轶事更是不少见。
一时间堂上宾主尽欢,王娴和李妙涵也在说着一些养儿育女时发生的一些趣事。
而自家的大舅哥和秦朗也在寒暄。
主打一个没人受冷落
“保定府别驾,你这十五岁的少年郎,可真是不凡。”孙若海笑着道。
“和您比那是差远了,三十二岁的知府,还是京畿重地,这更不一般。”秦朗回敬道。
“嘿,我这知府,有自己的本事,也有老爷子照拂。
虽然他没明着出力,可吏部尚书家的公子,谁敢怠慢,沾了家里的光。”
孙若海直言不讳,这本就是明面上的事,没啥藏着掖着的。
秦朗也感叹于孙若海的率直。
“大哥此言差矣,若您这真无本事,孙伯父肯定不会让你借这个光的,也是您这水平达到了,才水到渠成。”
秦朗说道。
“哈哈哈,不提这些了,你我平辈,何故用您拉高我的身份,你这少年别驾,未来成就很难不在我之上啊。”
孙若海感叹道。
“大哥说笑了,我这别驾,还不是讨人嫌才得来的,这不就是发配边疆,眼不见心不烦嘛。”
秦朗苦笑道。
“没有实力是发配边疆,有实力可不一定哦?”孙若海看着送聘礼的这些近卫队成员饶有深意的说道。
“哈哈,说不定啊,小弟我这心里此时还是悬着呢,没真正到那,谁知道那地是个什么存在呢。”
秦朗笑道。
“看似危险,实际上一点也不安全。”孙若海老实的说道。
“那大哥的意思是。”秦朗低声问道。
“保全自己,留待他用。”孙若海也低声回答。
“这和小弟想的不是一码事。”秦朗坦率的说道。
“?你怎的想?”孙若海来了兴致,刚刚那些话不过自家爹爹嘱托他讲给秦朗听的。
“我在想,若我这唐县县令不就任,对唐县百姓意味着什么,他们会因为我的不到任过的更好吗?”
秦朗脸上有着罕见的严肃。
“那,该不会。”孙若海老实的说道。
“那我到来,如唐县的百姓会更好吗?”秦朗又问。
孙若海仔细盯着秦朗,看了良久道:“会更好,官府代表着有序,即便一些官员有损私德,可带来的秩序是维持县城运转的必要条件,何况我认为你应当是一个好官,好官对一个县城太重要了。”
“那若我不去就任,唐县中仍认为自己是大宋子民的百姓,会不会愈发失望,长此以往,人人对我大宋离心离德,那唐县还是我大宋的唐县吗?”
秦朗叹息说道。
“这...确实如你所讲。”孙若海承认若秦朗选择保全自己,那对大宋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所以你是要?赴任?”孙若海又问。
“是啊,唐县乱局不过六载,此刻我大宋还对他有影响,有正统接管的权利,若再过几载,怕是要彻底失去它了。”
秦朗说道。
“可你自己...”孙若海知道秦朗说的是实情,可单凭秦朗自己,难免势单力薄。
“无妨,又不是整饬整个保定府,一个小小的唐县,我还是有信心的。”秦朗霸气的说道。
“如此,还当是要小心。”孙若海只接触不到一个时辰就对自己这便宜妹夫有了好感。
“那是自然,我还得留着有用之躯,来娶我媳妇呢,我可不能早夭。”秦朗笑道。
“你这小子,怪不得爹爹老说你没个正形。”孙若海哭笑不得,这孩子的思维确实跳脱。
上一秒还一本正经,下一秒就混不吝了。
正堂上孙启智和秦楼已经谈笑间,带着商量,把两家的各项事宜都对的差不多商议明白了。
正好时间来到了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