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良想起梦中女儿的样子,又痛又悔,“都是我们的错,才逼得姣姣离开......”
冯国良和妻子都是教师,冯姣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聪明懂事,十分争气。
在父母的教导下,冯姣三岁就认识了大部分的常用字,能背近百首古诗。上学后在学校里的成绩自然也是名列前茅。
冯姣的妈妈经常跟人炫耀,女儿放学后就主动做作业,从来不用父母操心,电子产品也听父母的,从来不去碰,就连电视,规定好每天看二十分钟,到了时间,剧情再精彩,她都会毫不犹豫的关掉。
一旁的冯涛也说:“那个时候,姣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多少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跟他们说,你就看看冯家的姣姣,再看看你们......”
同为冯家的孩子,冯涛那会儿也没少被拿来跟堂妹对比,因此,冯姣小时候跟冯家这些兄弟姐妹并不是特别亲近。
“但是从上了高中,就突然出现了意外。一开始姣姣回来说头疼,学不进去,一上学浑身都不舒服,上下五层楼都要喘不上气。成绩受身体的影响,也开始下滑。”
“她妈妈急得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她的身体有什么毛病。医生说大概是情绪还是心理引起的。
我说不管是什么问题,孩子的难受不是假的,不如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她妈妈非说孩子是装病,硬是逼着她去上学。”
两口子因为孩子吵了一架,最后还是冯姣面无表情的走出来,主动表示愿意去上学,才结束了这场夫妻间的战争。
事实并没有大伯说得那么简单。冯涛想起大伯母那个人,就没法不同情姣姣。
他清楚地记得,那次大伯有事,是他陪大伯母去医院的。他问姣姣呢?结果大伯母说姣姣还在学校,她跟医生说一下,拿点药回去给姣姣吃就行了。
给姣姣看病,居然不带姣姣,冯涛也是服了。他眼看着大伯母站在医生面前,噼里啪啦就一通讲,完了就让医生开药。
医生大概是见多识广,并没有表现出异常,耐心地跟大伯母解释,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她说的症状,为了避免误诊漏诊,最好还是带孩子过来,让他看一眼,再做些相关检查,才能对症下药。
结果大伯母一个劲儿在那歪缠,问医生检查要多长时间,耽误不耽误学习,又问这医生什么时候上班,上课前过来检查行不行......
医生都无奈了,孩子上课前医院也没开门啊,就算他愿意提前来上班,设备也没法使用,怎么给患者做检查?
他明白这种家长的心理,觉得学习重于一切,什么问题都要给孩子让步。他委婉地说:“孩子都这样了,先治病为主,暂时不要管学习了。”
大伯母丝毫没有意识到医生在点她,还跟着说:“已经不管了,先把病看好再说。”
然后接着问医生放学后再带姣姣过来行不行,先让她好好学习。
“这个时候还学什么?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医生都控制不好情绪了,语气有些冲,“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压力太大导致的,现在才高一,你不重视,等到高三就更绷不住了。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