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萌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果断:“就按你们说的办。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明白新经济体系的好处。我亲自去集市,给大家解释清楚。”
接下来的日子里,北澜城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各个环节都忙碌起来。
经济智囊团的成员们分成多个小组,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走进每一个避难所,仔细询问幸存者们手中的物资种类、数量,了解他们日常的消耗情况和最急需的物品。每一个数据都被认真记录下来,带回总部进行细致分析。
城卫队则全员出动,日夜不停地在集市和各个物资储备点巡逻。他们身着统一的制服,眼神犀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一旦发现有人违规交易,立刻上前制止,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惩处。那些被没收的物资,被统一登记造册,用于补充城市的公共储备。
而林萌,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到集市。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城主,而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解说员。
“大爷,您看啊,这货币虽然现在看着只是一块金属,但它背后代表的是大家共同的劳动付出。您种粮食辛苦,别人挖矿、制药、制造生活用品也都不容易。有了货币,以后您要是需要药品,不用再费劲地扛着粮食到处找愿意交换的人,直接拿着货币去换就行,多方便啊。”林萌拉着一位老者的手,言辞恳切地解释着。
老者皱着眉头,半信半疑:“城主啊,可我还是担心,这万一以后货币不值钱了,我不就亏大了?”
林萌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大爷,这是我们的物资储备和生产计划手册,您看。我们现在已经在逐步扩大农田种植面积,水源也在净化处理,药品研发也有了新进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物资会越来越丰富,货币只会越来越稳定。而且,我们还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不会让货币随意贬值的。”
在林萌和众人的不懈努力下,集市上的混乱局面终于逐渐平息。物价慢慢趋于稳定,人们开始习惯使用货币进行交易。街边的店铺陆续开张,有了统一的定价标识,虽然商品种类还不算繁多,但井然有序。
手工匠人们用末世前积攒的材料,打造出精美的饰品、实用的工具,摆在摊位上售卖。农民们将收获的新鲜蔬果整齐码放,换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孩子们拿着几枚货币,兴高采烈地跑到糖果摊前,挑选着久违的甜蜜。
看着这一派热闹而有序的景象,林萌心中满是欣慰。但她知道,这只是经济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要让北澜城成为末世中的经济明珠,还需不断创新、优化,应对各种未知的挑战。
日子一天天过去,北澜城的经济活力愈发旺盛。随着与周边城市外交关系的破冰,贸易往来逐渐增多,外来的物资和技术不断涌入,进一步丰富了北澜城的市场。
林萌又适时地引入了商业竞争机制,鼓励创新商业模式。一些有头脑的商人联合起来,成立了运输队,专门负责将北澜城的特产运往周边城市,再换回稀缺资源。还有人开办了末世风格的餐厅,用有限的食材烹饪出美味佳肴,吸引了众多食客。
同时,林萌也关注着弱势群体的经济保障。她设立了福利基金,从城市的公共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救助老弱病残,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
在一次经济总结大会上,看着台下充满信心的人们,林萌满怀激情地说道:“我们从废墟中起步,一步步建立起属于我们的经济秩序。如今,北澜城的经济已经初显繁荣,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未来,我们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末世中,凭借自己的双手,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
台下掌声雷动,那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北澜城的经济巨轮,在林萌的掌舵下,正乘风破浪,向着光明的彼岸驶去。
但林萌明白,平静的海面下或许暗潮涌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永远不会一帆风顺。资源的可持续性、贸易平衡、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变化等问题,都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然而,她毫不畏惧,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准备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续写北澜城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