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向安和赵泽一前一后来到学堂。
发生绑架事件后,林秋兰和王四顺商量过后,非要亲自接送他上学,不再让他搭赵泽家的马车。
林向安明白母亲的顾虑,非要亲眼看到他才能安心。
这几天,因为担心他,父母都没有顾上铺子,幸好还有五伯一家和他二姨母子俩在忙,才能正常开业。
家里的驴车店里在使用,所以林秋兰带着他徒步上学。
林秋兰目送他进去后,才转身离开。
一到学堂,同窗们就纷纷笑着和他打招呼,玩的好的几个人,立马就围了过来。
“赵泽早到了,你怎么才来?”
冯辰凑过来,欣喜地瞧着林向安,“还好你俩平安回来了!”
“我娘走路送我来的,就比平常花些时间。”
薛文逸也凑了过来,官差寻人的时候,把他爹都惊动了,这才晓得赵家面子这么大,能直接让知县亲自下令找人。
“听说你俩不见了,大伙可着急了!你俩不见的那天镇上都闹翻了,家家户户都挨个搜!”
不想让大家继续提这件事了,林向安便笑着转移话题。
“已经过去了,不必再提了。李夫子都讲些什么,你们是不是要给我和赵泽补补学习内容?”
一说到学习的问题,薛文逸就自然的接过话题。
“李夫子才讲完《三字经》,马上就要讲《幼学琼林》,主要让我们每天温习和背诵。每日都有抽查,过关了就比较轻松,没过关的被罚抄或者打手板。”
蒙学阶段一般读《千字文》、《三字经》、《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都是些比较简短,内容浅显,字数较少的书籍,主要认字和写字。
有了基础之后就是音韵训诂,可以理解为上小学,这时候会选择《笠翁对韵》、《广韵》、《尔雅》、《说文解字》等。
选择的书籍要看夫子,对于学生的要求来定,这个阶段主要功课就是切韵、平仄、对仗。
之后学习《孝经》、《大学》、《中庸》,是培养读书孩童的基础三观,也就是灌输符合这个时代的思想钢印。
其中《中庸》精炼,但比较有难度,一般学完《大学》、《论语、《孟子》,再来学习理解会稍容易。
例如:古代以孝治天下,对孝做了条条框框的规定。
以孝的名义治国,借用律法之名来约束道德伦理关系。
林向安能接受对家人的孝,但无法理解对君王的孝,天子被称为君父,作为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人,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
但这想法若被人知道了,会被称为大逆不道。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被称为四书。
蒙学之后,一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启蒙就是认字,认完字就是读书,背诵,温习,然后再开始讲下一本书。
而《论语》《孟子》,进一步深度拓展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习的书籍一般按照顺序来的。
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
这些是提升认知,以及深度高阶世界观。
其中辅助一些名家解析来给大大家解读,就相当于现代的参考资料。
当然若是有底蕴的书香门第,还会有长辈曾经的笔记摘录,可以拿来参考,这也是读书世家最珍贵的东西。
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把四书五经学完,就非常不易了。
四书五经学完,就可以去尝试考试。
林向安想起了李夫子之前给大家科普过学习思路,点点头道谢。
“嗯,谢谢,我和赵泽之后花时间补一补!”
待送走冯辰和薛文逸,赵泽这才能和林向安说话,露出高兴地神色。
“向安,我爹说同意了,但有个条件,他没说。让我转达,让你自己去找他谈。”
没想到赵泽这么速度,林向安欣慰地笑了,“阿泽,太谢谢你!”
说完这事,李夫子就来讲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