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06章 院试(上)

第106章 院试(上)

冷静地思考了片刻,林向安便在草稿纸上,将想法匆匆写了下来。

天命者,天赋之性也;性者,人之本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三者,乃儒家学说之根本,涵义深远,理致高远.....

待写完后,林向安又仔细看了几遍,修修改改,调整了部分内容,又重复看了几遍,确定没问题了。

中途有监考官员走来走去,确保考生没有作弊行为。

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后,官吏举着第二道考题的牌子,在场内四处走动。

依旧是一道四书题: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这是选自《大学》,第一章开篇,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段话阐述了个人修养、道德提升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

首先,指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目标,强调修身养性是实现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

要达到这一理想,人必须“知止”——明确目标,之后才能稳固心志,逐步达到心静神安、思虑周全,最终掌握真知和行动的准则。

其次,“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指出,做事必须分清主次和顺序,循序渐进,方能接近道理。

整段强调修养和治理都是从内而外、由己及人的过程,个人品行的完善是治国平天下的根基,反映了古代儒家从内心修养到社会理想的价值观。

大致就是通过学习探究世界中的道理,人能够提升自我品德,从而影响家庭和社会,最终达到“至善”这一理想的秩序与和谐状态。

这种思想体系层次分明、渐进有序,既是个人修行的路线图,也是社会治理的原则。

看样子这次出考题的人,不仅考察考生的文化,还想看看他们的思想领悟。

冷静思考了将近半炷香的时间,林向安这才开始在草稿上动笔。

夫知止者,知其所当止也。《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此言人之修身,必先知其所止,而后心有所定,心定则神静,神静则身安。此乃修身之要道,治国之大纲也......

天气越来越热,尤其是午后,最是难熬,汗水时不时滴落下来。

条条框框规定,虽说束缚人的思想,但人工审核这么多考卷,以及各地教育水平差异大,有富家权贵子弟,也有贫寒农家子,若没有一个标准,谈何公平。

正如现代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经常被吐槽死板,束缚孩童的思想。但对那些山村偏远的孩子,资源匮乏,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给予了相应的公平。

事有两面,无法尽善尽美,只能最大限度公平。

即便这样约束,依旧能人辈出,只能说有天赋的人不会被形式框住。

最后一道五言六韵试诗题,题目:白璧无瑕。

因为汉字的韵有多种说法,为了统一采用朝廷规定的押韵,在领取答题纸的时候,考生还可以领取一本称为“诗韵”的小册子,作为指定的参考书。

五言六韵试,即六句五言律诗,通常押平声韵。每两句为一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整体结构类似:

第一、二句成一联,不必对仗。

第三、四句对仗联。

第五、六句为总结,不必对仗。

讲究押平声韵,隔句押韵。

有一定的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声:声音平直。仄声:声音转折。)

按照这个格式,写出三联。

平仄的交错运用,能使诗句具有节奏感和抑扬顿挫之美。

做诗也不是苦思冥想,多是有感而发,对于生活和自然的领悟。

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往往是一种写实意境。

若有天看到类似的场景,才恍然大悟,那些诗句的写实,以及精简之美。

林向安翻了一下小册子,找了一下灵感,便开始写诗。

白璧高山产,清光映远沙。

德重怀真玉,心纯照浅霞。

何须求外饰,内润自无瑕。

韵脚用沙、霞、瑕,三处押平声韵。然后用了德性比作真玉,纯净如霞光。

写完后,林向安默默读了几遍,感觉还凑合。

下午未时,有官吏发出“快誊真”的指令,提醒学子时间有限,该誊写考题了。

草稿都打好后,林向安在誊写的时候,格外小心。

时不时用衣服擦拭额头的汗,手心都是汗,林向安宁可慢一些,也不敢大意。

比起上次府试答题的速度,慢了不少。

途中就喝了几口水,吃了点馒头,进来时馒头提前弄碎了。

长时间一个姿势,身体很僵硬,便抽空站起来,适当拉伸了一会,活动手腕,醒醒脑子。

在申时,官吏会发出“快交卷”的指令,提醒考生快点交卷。

听到这声指令,林向安抓紧继续誊写。

这时已经有考生提交考卷,待考官收好后,考生便可从官吏处领取出门证,也就是一根竹签。

出小门时将竹签投入篮筐中,一旦出了小门就不许返回座位。

考场官吏会不断清点答卷和竹签的数目,确保两者数量一致。

出小门者达到五十人左右,才能开放大门出场。

第一批出场大约在申时,同时会鸣放三发空炮。

听到动静,林向安便明白有人已经出去了,依旧有条不紊地誊写,等誊写好,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等墨迹完全干了,这才将答题纸上填写自己姓名的帖纸揭下来。

这张贴纸,被称为浮票”或“浮笺”,贴纸与答卷封面接合处按有三个印章。作为日后的证据,自己保存,答卷上只能写座位号码。

日后成绩发表时,合格者通过提交浮票证明是合格者本人。

将答题纸和打草稿的草案用纸一起提交给考官,待对方收好后,林向安这才拿着竹签,从小门出去。

人很快凑齐,便出了考场。

出来后,林向安才发现后背都汗湿了,黏糊糊的。

林远、王和信正在外面等着,见他出来,朝他拼命招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