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传这个东西,真的写起来,会很分自己的心。
可眼下面对的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再说,看孙副主席那个人的样子,性格的强势,那是不容分说的。
这就是一个大大的问题了。
类似这样的事件,后来也是发生过。
在去老家扶持贫困学生的过程中。有个很有善心的老板,由于他的发起,更加是他的身体力行,带动了南方城诸多的老板。
由此而给沱江城成百上千的孩子,送去了很多的温暖。鉴于资助队伍的扩大,特别富有诗意。
先是资助者资助了十来位贫困生。不料才几个月时间。有位贫困生来:
说是自己以前贫困,是因为家里出了些问题。现在事情办好了。你们给我的那一份资助款,能不能给转给我的一位,比我更加贫困的同学。
这可是资助者受助的很多困难孩子里,从来也没有的事。马上大手一挥:
亲爱的同学,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对你的资助,我们不变。同时增加一份,给你的那位同学。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时隔又才半年时间。他们又收到了一位贫困生,母亲的来信:
感谢您!我是一个下岗职工。我的孩子由于得到你们的资助,学业有很大的进步。最近,由于沱江城有关部门,关心我们下岗工人。妥善安排了我和我丈夫的工作。
我们的经济收入,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现在我恳请你们,停止对我孩子的资助。把那份情意,转赠给需要它的孩子。谢谢你们了。
这封情深意重的来信,大大的激发了资助者们的信心。受助的队伍日益扩大。
这不同寻常的授受情谊,显得那么富有人情味。以至于湖南省的有关新闻媒体,派员亲赴南方城与沱江城。进行了连续一个星期的报道。
陈本虚鉴于这个事情的效果,觉得应该好好地感谢,南方城的资助团队,与沱江城没有任何缘由,任何关系的好人。决定为他无偿地,为这一爱心之举,创作一本纪实作品出来。
以记录南方城企业家们的善行。也是自己作为一个发起人,对这个事情应该负到的责任。
沱江城的负责人,也为陈本虚的这个想法叫好,并且愿意在当地的公务员中,集资赞助出版。
可是谁能够料到,这部文稿出来了之后,善心老板极不满意。双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老板们对于原稿,一点都不满意。竟然提出来重写。
老板们的意思,对于资助问题,尤其是那些由于只资助了一两次之后,没有坚持再出钱出力的。还有就是那些对着电视台,报社记者的镜头,和录音笔面前表了态,要出出资的。事后却并不再助学了的,就不能够写上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