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工部的焦勖(旭)和汤若望两位火器制造专家联袂拜访沈战。
沈战热情地接待了二人。
焦勖一见到沈战就倒苦水。
“大都督啊,这工部的钢铁眼看着就见底了。
您得赶紧给我们想想办法啊!
我这边不停地造枪,老汤那边不停地造炮。
您提供的精铁和钢全都要用光了。
公主府那边还让工部打造七万件含铁的农具。
这钢铁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
没等沈战开口呢,洋人官员汤若望也抱怨上了。
“尊敬的大都督阁下。
您让我造的红夷大炮和马上佛朗机炮即将制造完成。
但是红夷大炮的炮弹太费铁料了。
一万枚炮弹要消耗铁八到十万斤。
我是真的无能为力了。
新造的三十门红夷大炮我只能给您配弹五千发。
再想多造炮弹就必须为我提供大量的铁料。
还有您说的那种放在战船上使用的大型佛朗机炮。
那个家伙太费铁了,我根本就无力制造!”
“呵呵,二位大人莫急!”沈战笑呵呵地说道。
之前他确实是操工部操得太狠了。
即使把遵化铁厂的所有存货都搬过来也供不上用。
工部侍郎牛金星不久前跟沈战提过遵化铁厂的产能问题。
每个月产生铁12万斤,精铁两万斤,钢一万斤。
这差不多就是遵化铁厂的极限了。
而这个量压根就不够大明工部消耗的。
至于说民间的那些打铁铺子原材料就更加紧张了。
很多找他们打造农具的顾客都要自带铁料才行。
沈战思考良久之后给出了正面回复。
“二位大人给本都督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后本都督会从山西长治和晋城调拨一批铁料过来。
届时可解我大明京师用铁的燃眉之急!”
“多谢大都督理解!”焦勖和汤若望得到满意的答复后这才肯告辞。
崇祯年间大明全年的钢铁产量在1800万斤左右。
其中主要是六个省产铁。
北方的产铁基地是北直隶和山西。
北直隶有遵化铁厂。
这里年产生铁80万斤,熟铁20万斤,精铁10万斤,钢6万斤。
生铁和熟铁那都是民用级别的,不多作解释。
精铁是军用钢铁的入门级别,可用于打造普通士兵使用的武器盔甲。
生铁10文一斤,它是所有铁料的基础。
熟铁30文一斤,它是经生铁反复锻打得来的。
精铁200文一斤,它是经熟铁进一步锻打得来的。
由此可见凡是军用级别的东西都贵得离谱。
一斤200文的精铁,铁料的成本只有40文。
还有60文花在了炭火上,100文花在了人工上。
古代没有机械,想锻打出好铁甚至是钢全靠铁匠一直锤啊锤!
十炼钢300文一斤,这是生产火枪枪管的材料。
百炼钢3两银子才能买到一斤。
只有百炼钢才能造出好刀和一流的盔甲。
以一个武将为例,给他制备一套盔甲外加一把好刀总成本在200两银子左右。
军队才是最大的吞金兽,谁养谁知道。
山西长治和晋城的钢铁产量是遵化铁厂的三倍。
人家那里才是大明北方钢铁贸易最繁华的地方。
驻守山西太原的王常兴受过沈战的恩惠。
沈战准备通过王常兴给工部搞一批钢铁回来。
想到就做,沈战亲自提笔给王常兴写了一封信。
“工部缺钢铁,此事甚急。
本都督命你为工部采购生铁50万斤。
精铁20万斤,钢10万斤。
一千锦衣卫不日将携三十万两白银入山西。
你务必周全此事!”
沈战要的物资市价在八万两白银左右。
之所以给王常兴送去三十万两银子就是为了抢时间。
平价买不到就溢价购买。
有人敢阻止就让王常兴出兵摆平。
总之沈战就一个态度:
银子本都督给足你了,事儿尽快给我办周全。
要是误了本都督的大事儿,后果你自己想吧。
沈战对张伟吩咐道:
“派一个千户的兵力带着银子去山西找王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