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孤操之过急,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大清开通海贸,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穷苦汉人亦知寻求出路,凭双手为子孙后代拼出一份家业。”
“但满人全都龟缩在满城之中,享受着汉人供奉,不思进取,哪怕孤多次上奏,请求在满人之中征调兵丁扩充海军,但除了一些有志之人,其余满人皆不愿放弃优渥的生活,一分进取之心也无。。”
胤礽满脸无奈,
“孤对满人还不够优待吗?他们一进兵营就是外委,立寸功就能升任把总,孤何曾这样优待过汉人?无非是惧怕海军的伤亡率,不愿加入海军罢了。”
“孤和皇阿玛总有不在的那天,但凡后人之中有一个皇帝被蛊惑,想要复立旧制,那满汉之间的矛盾顷刻间就能引爆。现在孤不加以干涉,等到汉人在朝中,在军中的话语权真超过满人的那一天,满人会是什么下场?”
“孤倒是想一步一步来,但如今的局势,已经由不得孤掌控了,大清要是想立在世界之巅,这点阵痛是必须承受的。”
接下来,康熙看着“自己”频繁召见胤礽,话里话外都在试探他对为君之道的感触,对满人处境的看法,是否能解决朝中满汉分庭抗礼的局势。
胤礽对他的忌惮毫无所觉,依旧把他当作最亲近的阿玛,将他对大清未来的隐忧一并说开。
直言不讳大清的吏治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然而却换来了“自己”的厌恶和猜忌。
“他”觉得,胤礽的话是在否定他的统治,否认他颁布的政令。
于是不久,朝堂上的言官频繁弹劾太子麾下官员,哪怕证据粗浅,“自己”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
一个帝王,想要栽赃陷害几个官员极其轻易。
朝野内外也逐渐流传出太子治下不严,放任麾下欺压百姓、横行霸道、欺上瞒下的传言。
也就是在这时,作为旁观者的康熙才发觉,原来胤礽所行利国利民之事,全都是打着朝廷的旗号,他一个太子之名声,竟及不上在朝中办事的大多皇子响亮。
为了名正言顺地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他”亲自筹谋了那阴险的计策,使胤礽背负了秽乱宫闱的恶名。
胤禛、胤祉等人不相信胤礽会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纷纷进宫为胤礽求情,而出京办差的其他儿子收到了消息之后,也都无一例外,选择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他”看到胤礽在皇子之中的话语权之后,更为忌惮胤礽。
于是不顾劝谏,很快就废黜了胤礽,并赐了一杯毒酒到毓庆宫。
在胤礽临死之时,胤禔、胤禔、胤禛、胤祺、胤佑,以及好多他都不认识的人,都冒着被问罪的风险去毓庆宫为胤礽送行。
康熙亲眼看着满身颓丧的胤礽起身,冲着一众兄弟行大礼,请求他们护住他的妻儿,然后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腾”!
康熙从龙床上坐起,大口大口的呼吸着空气。
“万岁爷,您怎么了?”
梁九功略带焦急的声音传来。
“用不用奴才叫太医?”
康熙沙哑着声音回道,
“不必。”
亲眼看着胤礽将毒酒一饮而尽,康熙心中的痛楚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原来真的是他亲手葬送了胤礽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