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他这个乡长这么年轻,说出来的话在很多人看来可信度不高。
毕竟有句话叫做“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因此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选一个见效快的项目做试点,一旦出了成绩,到时候都不用说,那些老百姓就会主动来找乡政府。
李达康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从郑家村的豆腐入手。
一来,郑家村的豆腐吃起来味道确实好,很有竞争力,并且豆腐的衍生产品还很多,比如豆皮、腐竹、豆干、腐乳等等,附加值高。
这二来,信英虽然不是人口大市,但好歹也有三百多万人口,这要是打开了销路,光信英市的市场就足够消化了。
而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两个,第一个就是找销路,第二个就是路。
销路很好理解,毕竟豆腐生产出来,终究还是要卖出去的。
而路的问题就不好解决了,这豆腐是易碎品,就官田这种路况,怕是豆腐还没运到市里,在路上就成碎渣了。
想到这,李达康就拿着做好的计划书去找乡党委书记孙伟商量去了。
孙伟看了李达康的计划书之后,是大力支持。
于是在李达康的提议下,孙伟临时召开了一个党委会。
在会上李达康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看到孙伟这个一把手都同意了,其它党委委员也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对于他们来说,既然李达康想折腾就让他去折腾好了,反正要是出了成绩那在座的各位都能沾点光,要是出了岔子,天塌了还有高个顶着。
本来这事只要孙伟和李达康这一二把手商量好了就行,但是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这里面的区别可大了去了。
小心使得万年船,李达康自然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就这样,拉开了官田乡经济发展大幕的—郑家村豆制品厂计划,就在官田乡党委班子的集体表决中通过了。
会议结束之后,李达康面色凝重地将几位副乡长召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显得有些严肃和紧张。
官田乡政府的配置是一正四副,但目前实际在岗的只有三位副乡长,另外一位副乡长已经空缺一年多了。
县委组织部不知道是忘记了还是出于其它原因,一直没有把官田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配齐。
只见李达康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道:“经过深思熟虑,我打算在咱们乡的郑家村开办一家豆制品加工厂,把郑家村的特色豆腐卖到市里去”。
“这个计划刚才在党委会上已经表决通过了,但是呢,当下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路”。
说到这里,李达康稍微停顿了一下,用手指向一幅摊开在桌上的地图。
接着,李达康继续说道:“从郑家村通往咱们乡里这段路程还好一点,也就十来公里”。
“真正棘手的是从乡里前往县城的这一段路,足有三十多公里!”。
“即便咱们能够筹集到足够的修路资金,要想彻底修好这条路,恐怕也绝非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