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就先由乡里垫上,等豆腐厂办起来盈利之后,再从豆腐厂的账上划扣”。
忙活了一上午之后,终于把钱收齐了。
除了少数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之外,绝大部分的村民家里都入了股,最少的十块,最多的有一千多块,全部加起来将近三万,情况比李达康预想的还好一点。
这是因为郑家村这个地方已经穷的太久了,好不容易有个脱贫致富的机会,村民们当然要紧紧抓住了。
况且李达康画的大饼那么诱人,别说这些没啥见识的村民了,就算是在李达康的前世,那些大学生参加工作之后,不也一样沉醉于老板画的大饼嘛。
李达康之前已经找人算过了,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大概需要四万左右,还要留一万留作豆腐厂的日常运转。
因为市里那几家大企业下的订单,不可能跟私人一样,每天结账。
而是一个月一结,这还是看在李达康的面子上,不然的话通常都是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才结一次款的。
这也就意味着豆腐厂第一个月是没有进账的。
剩下差的两万多就由乡财政出资补齐了,这样等豆腐厂赚钱之后,乡里也能分到一大笔钱,这对于乡财政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在村里吃完午饭之后,李达康就带着村里挑出来的十几个人回到了乡上。
“世俊,你带着他们现在就出发坐火车赶去明州,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了,到了明州有人接你们,有什么事及时跟我联系”,李达康说道。
他已经提前让曹勇安排好了,这些人过去之后会去明州一个私营的食品厂里面培训半个月,学习工厂的日常管理和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
“好的乡长,我这就带他们出发”,郑世俊就是在明州读的大学,对于明州比较熟悉,因此选择让郑世俊带队李达康还是比较放心的。
……
隔天一大早李达康就去了县委,他此行是来找县委书记袁凯要钱来了。
在秘书罗传兵通报之后,李达康顺利见到了袁凯。
“达康同志,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来了?在乡里工作怎么样?”,袁凯笑着说道。
“袁书记您这是怪我没有密切联系领导啊,我检讨”,李达康说道。
“袁书记我这半个多月都在村里走访,只有摸清乡里的情况,才好对症下药啊”。
“嗯,那你今天到我这来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袁凯对于李达康这种务实的工作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
“袁书记是这样的……”,接下来李达康就把如何发现郑家村的豆腐优势,又是准备如何办厂的想法,详细的给袁凯做了一个汇报。
袁凯听完之后赞同的点点头说道:“嗯,如果按照你的思路,可行性还是非常大的嘛。既然有想法那就要大胆的闯、大胆的试嘛,有什么困难是需要我来协调解决的?”。
袁凯是真的被李达康计划中的千万级乡村企业说的心动了。
这个年代别说千万级的企业了,就是百万级,在安江县都属于重点企业。
谁都知道官田乡是全市闻名的贫困乡,真要是在官田出现一家千万规模的企业,作为县委书记的袁凯,脸上那是大大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