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还是郑家村打谷场。
今天的郑家村打谷场可谓是人山人海,彩旗飘扬。
天公也很作美,晴空万里。
因为从郑家村到乡上这段二十余里的路,有一大段也是其它几个村子的必经之路,单纯属于郑家村的其实只有一段大约六里左右的路。
所以副乡长黄泰三建议发动其它几个村子的村民一起来修路,这样进度会更快。
李达康欣然采纳了黄泰三的建议,说起来这也是他的疏忽。
于是李达康就把几个村子的村干部都召集起来,把事情说了一下。
一听说乡里要修路,村干部都很支持,回去给村民们一说,大家都热情高涨,毕竟路是每个人都要走的,把路修好了,以后去乡上卖点东西也方便的多。
哪怕知道修路是没有工资的,但村民依然踊跃报名参加。
这年代农村人的集体荣誉感还是很强的,别人都去修路,你要是不去,等路修好了之后你好意思走?
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于是这一天郑家村打谷场上被人群围的是水泄不通,连周围的树上都站了人。
几个村子里但凡能动的人都过来了,老人小孩也跑过来看热闹。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此情此景仿佛让他们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集体修建官田水库的时候,那时候也像今天这样这么多人。
上午九时许,乡党委书记孙伟和乡长李达康在一帮人的簇拥之下来到了特意搭建的主席台上入座。
今天的孙伟可谓是意气风发,不但把压箱底的西服和皮鞋穿上了,还特意把头发弄得油光锃亮,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有十岁。
今天除了几个留守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之外,其他的乡领导干部都来到了现场。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条路要是修通了意味着什么,能够参与其中,哪怕只是挂个名,将来也是能够在自己的履历中写上一笔的。
因为来的人太多,没有那么多座位,因此只有乡党委委员和几个村的村支书才能在主席台上就坐。
待众人坐好之后,李达康示意郑耀先可以开始了。
“大家静一静,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乡政府的李达康乡长讲话!”,郑耀先高亢激昂地喊道。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那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震得整个打谷场都微微颤动起来。
经过这段日子里村民们的情报传递,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十分清楚到底是谁让他们有机会修建这条道路。
所以,对于李达康这位乡长,村民们内心深处充满了由衷的钦佩与深深的感激之情。
李达康迎着台下众多热切期盼的目光,从容不迫地拿起话筒,语气坚定而有力地说道:“乡亲们,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今天咱们之所以如此隆重地在此相聚一堂,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件关乎到咱们每一个村民切身利益、关系到子孙后代幸福生活的天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