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 第39章 蓬勃发展的豆制品厂

第39章 蓬勃发展的豆制品厂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

在过去的这一个月里,郑家村的豆制品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官田乡的天空中冉冉升起。

自正式投产的那一刻起,这座豆制品厂便如同一道磁石,迅速吸引了周遭的目光,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尽管在投产初期,由于各种成本的投入和市场的开拓,豆制品厂的账目上并未显现出可观的收益。

但是单从每天那几卡车的出货量,以及豆制品厂整天响个不停的机器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豆制品厂的生意有多火爆。

李达康深知,要想让豆制品厂真正走向繁荣,就必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销售热情。

他规定只要能为豆制品厂拉来订单,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能根据订单的数量获得相应的销售提成。

这一举措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瞬间吹遍了官田乡的每一个角落,点燃了乡亲们的热情之火。

比如说张三有个亲戚在市里的大饭店担任厨师,他听闻豆制品厂的消息后,立刻帮忙介绍,每天从豆制品厂订购几十斤的豆腐。

虽然一家的订购量并不算多,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谁家还没有几个亲戚朋友呢?

这家亲戚订个几十斤,那家朋友订个上百斤,积少成多,一天下来也能达到数千斤的订购量。

而乡党委书记孙伟,更是以身作则,亲自出马,找到了他在安江县一中担任副校长的表弟。

在他的努力下,县一中的食堂也加入了订购郑家村豆腐的行列。

安江县一中,这座拥有八千多名师生的庞大中学,其食堂每天的订购量高达三千斤,足以与市纺织厂的订购量相媲美。

尽管由于道路尚未修缮完毕,这笔订单暂时还没成行。

但孙伟的这份心意和决心,却如同春风一般,吹拂着豆制品厂这片希望的田野。

而市纺织厂的工人们,更是对郑家村的豆腐赞不绝口。

一开始,市纺织厂每天只订购三千斤,但很快就发现这远远无法满足工人们的需求。

于是,订购量节节攀升,从每天三千斤增加到了现在的每天六千斤,才勉强满足了工人们的需求。

不仅纺织厂是这样,其它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订购量也是一加再加。

豆制品厂的出货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从一开始的一天一万斤,迅速增长到了现在的一天三万多斤。

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豆制品厂的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也让整个官田乡的人民为之振奋。

……

眼看着郑家村豆制品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其他村庄的村民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们纷纷要求村干部前往乡里找领导,为自己村庄的发展寻求出路。

于是,那些村干部们便三天两头地往乡里跑,请求李达康为他们指点迷津。

李达康早有打算,要让郑家村成为官田乡发展的示范点。

看到村民们如此热情高涨,他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于是,他绞尽脑汁地为各个村庄把脉问诊,寻找适合它们的发展道路。

每当有空闲时间,他还会亲自前往修路现场查看进度,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工。

然而,尽管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却始终牵挂着豆制品厂的发展。

昨天,是各大企业与豆制品厂约定结账的日子。

他特意让郑世俊通知了郑耀先,让他前来乡政府汇报这一个月的成绩。

……

郑耀先带着激动的心情踏进了李达康的办公室。他的脸上洋溢着红光,走起路来精神抖擞。

昨天与各大企业结账后,账上的数字让他大吃一惊。

他活了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钱。

哪怕没有郑世俊的通知,他也打算今天亲自来向李达康汇报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灵幻觉醒之重生重生快意人生全民:霉运缠身?全世界助我升级都市生活之振兴中医神只:我是大角鼠?!都市神医美名传红颜洪福大佬家的小废材逆袭了古董商寻船日志妻叛:我跌入谷底再攀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