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达康的高度重视,所以张小燕的排查工作进行的异常顺利,与此同时,改造校舍需要的资金也测算出来了。
相关的数据,昨天张小燕就已经汇报给李达康了。
排查的结果简直是触目惊心,除了镇中学的校舍只需要翻修一下就还能继续使用之外。
其它十一个村小,外加两个镇小学,总共十三所学校的校舍,全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必须推倒重建。
李达康原先设想的是,既然要做就一次性做到位,全部按照后世标准的学校教学楼来建设,免得后续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可这样一来,一所村小要建好,最起码也要二十万,加上相关的配套设施,那就得四五十万。
两所镇小学的标准更高,需要添置的设备和仪器更多,一所学校算下来至少得七八十万。
十三所学校加起来,至少得六百万以上。
而且现在很多村小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太多了,有些班一百多人,老师少,学生多。
还有很多老师是既教语文又教数学。
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代课教师只有中学文化。
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缺正经师范毕业的老师。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毕竟这个年代大学生还包分配,一般正规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分配的话最少也是在县里的学校,谁会来这种乡下的小学。
除非真的是为爱发电。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待遇不到位,真要是钱到位了的话,愿意来乡下教书的人,可以从官田乡排到安江县城。
这不是侮辱老师的人格,而是老师也是人,人家也要养家糊口。
连饭都不吃饱的话,还谈什么教书育人。
而要想通过提高待遇,吸引教师到官田乡的村小教书的话,势必又是一笔大支出。
这都不是现在的官田乡财政能够支撑的起的。
李达康心里估算了一下,乡里最多能挤个五十万出来。
孙伟的县教育局那边,估计也就差不多这个数。
毕竟安江的财政情况摆在那,多了是真没有。
这样一来,也才五百万。
至少还差一百万。
李达康想着实在不行就先把学校建起来,那些教学设备的话就晚一点再购置。
他相信只要再经过半年的发展,官田乡的财政会比现在更宽裕。
因为李达康的心里,已经对接下来官田乡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计划。
……
就在李达康刚想通的时候,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来了。
“达康,是我”。
“郭叔,您找我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啊?”,李达康笑着道。
原来电话那头的是市长郭振华。
“你小子成天净想着好事,不过是不是好事就得看你的能力了”,郭振华笑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