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满意地颔首,缓缓说道:“俞所,你的努力我是看在眼里的,只要你好好干,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李达康这句话虽然模棱两可,但在俞昌平听来,却仿佛是一剂强心针。
他心中顿时充满了希望,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有可能得到回报了。
“谢谢书记,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俞昌平感激地回答,然后恭敬地退出了李达康的办公室。
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俞昌平的心情格外轻松。
他觉得自己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接下来就是要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并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赢得更多的支持。
送走了俞昌平,李达康再次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次的岗位调整不仅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乡政府凝聚力的一次检验。
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选出最适合的人选,是他作为乡党委书记必须面对的难题。
……
正当李达康思考之际,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
这一次,走进来的是乡教育办主任金春林。
“是春林同志啊,坐吧,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李达康说道。
“书记,我是来向您汇报一下学校改造情况的”,金春林回答道。
金春林边说边从手中的文件夹中抽出一份报告,轻轻放在了李达康的办公桌上。
这份报告详细列出了最近官田乡各学校的改造进展及未来规划。
李达康接过报告,仔细翻阅起来。
学校改造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因此每一次关于学校改造的汇报,李达康都会格外关注。
“嗯,不错,改造进度比预期的要快,这是好事”。
李达康看完报告,抬头看向金春林,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春林同志,你们教育办这段时间辛苦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你们的努力”。
金春林闻言,脸上露出了谦逊的笑容:“书记过奖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不过,春林同志”,李达康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
“学校改造虽然进展顺利,但后续的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提升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这些都是关乎孩子们未来的大事,我们不能只看重硬件建设,软件同样要跟上”。
金春林点了点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书记说得对,我们已经在着手准备相关的计划了”。
“我们打算与县教育局合作,去各大师范院校引进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很好,有规划,有行动,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态度”,李达康满意地说道。
“不过书记,这个计划要想实现的话,还面临一些困难”,金春林面露难色的说道。
“哦?什么困难,说来听听”。
“书记是这样的,您也知道,虽然现在官田发展势头不错,但发展时间毕竟还比较短,各方面设施和条件还没来得及跟上”。
“再加上我们这毕竟只是个乡,所以要想引进那些优秀教师的话,那就得在待遇上下功夫了,否则的话恐怕难以将人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