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江省的政府大楼内,省长温海波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静静地翻阅着当天的《江省日报》。
温海波,一个中等身材、面容慈祥的中年人,已年过五旬。
他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与省委书记赵立春的风格迥异,温海波更加注重脚踏实地,对基层工作怀有深厚的情感。
毕竟,他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作为江省本土派的领军人物,温海波在乡镇、县、市等多个层级都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这也使得他在江省拥有着极高的威望,众多地市和省直单位的领导都是经由他一手栽培起来的。
正因如此,他才能够与从京城空降而来的省委书记赵立春相抗衡,共同引领着江省的发展。
当温海波的目光落在《官田乡:小乡镇展现大作为》这篇报道上时,他的眼神不禁为之一亮。
他细细品读着这篇报道,愈发觉得其内容翔实、数据精确,生动展现了官田乡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放下报纸,温海波的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深知,像官田乡这样的小乡镇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
这背后不仅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全体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与共同奋斗。
然而,就在温海波沉思之际,他突然觉得“官田乡”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想不起具体在何处听过。
思索片刻后,他唤来了秘书小屈,问道:“小屈,你看看这篇报道里提到的官田乡,我怎么感觉有点耳熟呢?”。
小屈手里还拿着一叠待处理的文件,他轻轻地把文件放在温海波的办公桌上。
然后接过温海波递来的《江省日报》,目光迅速锁定在《官田乡:小乡镇展现大作为》的报道上。
小屈作为省长秘书,对江省的各项事务都颇为熟悉,尤其是对江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动态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
他略一思索,便说道:“省长,之前那个从宝岛回来的铁姓商人,在我们江省投资五千万兴建了一个电子厂,项目好像就落地在这个官田乡,当时卢副省长还去现场参加了签约仪式”。
温海波闻言,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笑道:“对对对,我想起来了,这样,你叫卢副省长过来一下”。
不一会儿,卢显安匆匆走进温海波的办公室,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他刚坐下,温海波便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卢啊,信英市官田乡那个电子厂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我刚才看了篇报道,说那里发展得不错,咱们得继续关注和支持啊”。
卢显安闻言笑了起来,他也看到了《江省日报》上关于官田乡的报道。
事实上,《江省日报》作为江省最权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官报,基本上是每一个江省官员每天必看的报纸。
当卢显安看到那篇报道时,也没想到,距离他上次去官田乡参与签约仪式过去才半年多的时间,那里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禁又让卢显安想起了官田乡那个年轻的乡党委书记。
卢显安微笑着对温海波说道:“省长,您真是心系基层,官田乡的变化确实令人瞩目”。
“那个电子厂项目进展得很顺利,目前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温海波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这就好,这就好啊”。
“官田乡有这样的发展势头,未来值得期待”。
“老卢啊,你得多关注关注那里,有什么新的进展及时向我汇报”。
卢显安连忙应承下来,心中却对官田乡的那个年轻乡党委书记更加好奇起来。
他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
官田乡能有今天的变化,那个乡党委书记肯定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