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每位与会者的心上。
袁凯知道,开发区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解决之道也绝非轻易可得。
但面对困境,他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首先,我们要对开发区进行全面的评估”。
袁凯继续说道:“包括土地使用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以及潜在的发展优势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我们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位部门负责人点头赞同:“袁书记说得对,我们之前确实缺乏这样的系统性评估”。
“只有摸清了家底,才能心里有数”。
袁凯接着提出了下一步的计划:“评估完成后,我们要根据结果来调整开发区的定位”。
“如果某些区域适合发展新兴产业,那我们就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和项目;如果基础设施不足,那我们就加大投入,提升硬件水平”。
“总之,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经过一整天的讨论和规划,会议最终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袁凯要求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方案的要求分工合作,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到实处。
然而,方案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概因这时候懂经济的干部实在是太少了,甚至一些四五十岁的干部,都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思维中转变过来。
就更别提发展开发区了。
因此,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开发区依然没有任何起色。
这也让袁凯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开发区的现状。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要想改变开发区的现状,关键是要给开发区选好一个带头人。
思来想去,袁凯发现,整个安江县,或许只有李达康才有这个能力。
只要看看官田乡如今的变化,就不会怀疑这一点。
恰好这个时候李达康从省委党校培训回来了。
于是袁凯便找来了李达康,准备与他谈谈。
……
袁凯的办公室内,灯光柔和而明亮,映照出两人专注的面庞。
李达康刚踏入这间熟悉的房间,便感受到了袁凯身上那份不同寻常的凝重与期待。
“达康同志,这次党校培训收获不少吧?”。
李达康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确实受益匪浅,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提升,还开阔了眼界,结识了不少朋友”。
袁凯满意地点点头,话锋一转:“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咱们县的开发区,你也知道,一直没能发展起来,成了块心病”。
“我思来想去,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也只有你才有这个能力把开发区发展起来”。
李达康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