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拜访全村村民,筹集入股金三十元,总共有一百八十元启动资金。
同时筹集一百二十尺布票,那些没钱买布的村民,都用即将过期的布票入股。
国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小黄鸭制衣厂被县政府批准,商业局颁发商业证。
但是,信用社拒绝贷款,理由是小王村没有值钱的东西抵押。
村委腾出三间房子当厂房,王振华的缝纫机、鸭绒等物资搬到厂房。
制衣厂,厂委员会成立。
王大山出任厂委书记,王振华出任厂长,董秋兰出任副厂长。
王振华统筹整个制衣厂的运营,绝对意义上的***。
老皮匠和姥爷都说,如果羽绒服大获成功,村委会就会背刺他。
王振华觉得很有意思,先把羽绒服搞起来,先达成自己的目标,再好好陪他们玩。
这天上午,他主持第一届委员碰头会。
众人讨论股权分配,决定先发行一千股,小王村必须占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的股份。
这是集体产业的硬性规定。
王振华的五十元,缝纫机等工具,制造羽绒服的技术,总共拿到四百股,占比百分之四十。
老皮匠等资金入股的股东,王文俊等用布票入股的股东,平分剩下的九十股。
屋子里烟雾缭绕,王大山点支烟,“振华,你给大家讲讲,接下来怎么做?”
王振华走到黑板旁边,拿起粉笔写字:搞定八达岭供销社。
“同志们,供销社有权决定卖不卖羽绒服,这是重中之重,我去搞定供销社。”他说道。
“振华,供销社主任谢春燕很难缠,你能搞定吗?”王大山问道。
“她要是不难缠,我还不搞呢。”王振华轻笑一声。
会场响起笑声,王振华继续在黑板上写字。
“大山叔,你去板鸭厂签长期供货合同,一方鸭绒最多一块钱,价钱越低越好。”
王振华盯着王大山,“你要是谈到五毛钱,我给你开庆功会,怎么样?”
王大山拍拍胸脯,“你就瞧好吧,我给你谈到一毛钱,嘿嘿!”
现场再次响起笑声,会议也在笑声中结束。
王振华母子步行去乡里。
路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山林还是被积雪覆盖,雪地上肯定有猎物的脚印。
追着脚印就能找到猎物,王振华萌生进山打野猪的想法。
一个小时后。
娘俩来到八达岭供销社,颇费一番周折,见到了供销社主任。
谢春燕,三十五岁左右,穿着军大衣,留着齐耳短发,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办公桌上面一尘不染,文件摆得井井有条。
她盯着王振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打猎小能手王振华,我知道你,没想到这么年轻。”
“你打的第一头野猪卖给皮鞋厂,第二头野猪卖给公安局。”
“所以,你为啥不把野猪卖给供销社?我们供销社买不起野猪?”
说到这,谢春燕轻笑一声,笑里带着玩味儿。
这是想搞事,王振华急忙沉着应对。
“谢主任,第一头猪本想卖给您,路上被皮鞋厂截胡,刘厂长扛着猪跑,我追不上。”
“第二头野猪被公安发现,黄庆明队长搂住我的腰,其他公安扛着野猪跑了。”
“不过请您放心,第三头野猪肯定给供销社。”
他尽量强调是厂长和队长,提高谈判筹码。
谢春燕笑意更浓,轻启嘴唇,“你找我什么事?”
王振华拿出制衣厂营业证,“谢主任,我是小黄鸭羽绒服厂的厂长,这是我妈,她是副厂长。”
商业营业证,延庆县人民委员会颁发,延庆县商业局监制,加盖着蓝色公章。
“羽绒服?那是什么衣服?”谢春燕疑惑道。